全息论对教育的影响
- 时间:2022-05-21 09:55
- 来源:全息网
- 作者:李耀
教育,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课题。世界各国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致力于人脑智能的开发研究。科学界一致认为,二十一世纪是智能竞争的世纪,谁能在教育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有效地开发出人的潜在智能,谁就掌握了二十一世纪的主动权。
面对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知识经济时代,网络将世界互联、经济全球一体化、文化相互融合、科技高速发展和普及并成为第一生产力,而知识创新成为这一切发展的动力,掌握并创造知识的人才的培养则成为这一切动力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因此,世界各发达国家纷纷把发展本国的基础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放到了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上,并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教育不但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并能实现适当超前的发展,也要适应上层建筑发展的需要。教育改革的动力来自于教育之外,而教育的发展来自教育本身。知识经济时代信息越来越呈现出一种全息的信息特征。
由于互联网的出现,使科技知识信息的传播变得高速且普及,任何一个人在任何一个地方只要有一台可上网的电脑,都可以得到来自各行各业的信息。即任何地点的人或团体拥有的信息都可能具备全社会整体信息的全部或部分特征,但不同的层次与不同的需求又表现出不同的全息层次。这也表现出社会信息的发展呈现出全息性并且是分层次的。
由于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使个体经济、区域经济与全球经济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个体经济、区域经济成为全球经济的一个缩影,呈现全球经济所必需的要素和特点,表现出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全息性。也带动了政治、文化等的全息性发展。
正如李政道所说:"二十世纪的文明是微观的。我认为,二十一世纪微观和宏观应结合成一体。就如造计算机,是不是越小的集成电路就越好呢?我们可以把集成电路越造越小,小到氢原子,可是我们对氢原子完全懂,这里不可能再有什么信息。"可见呈现全息性特征的信息物质并不是最小的物质,而是一个最小的信息系统。
由上可见,无论是自然科学的物理、生物,还是社会科学的文化、教育、经济、军事、政治等都呈现出其局部信息与整体信息的全息性关系,并使当今社会的微观信息和宏观信息以全息性的特征结合成一体,即:微观信息系统作为宏观信息系统的一部分,具有宏观的全部或部分特征信息。在自然界中信息系统的全息特征具有普适性。现代社会就要树立全息信息观。而全息信息观与全息教育观是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关系。这表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要适应人类对自然界信息存在的全息性的认识,和人类社会信息技术趋向全息性的发展要求,教育观念也要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全息观念,全息教育观就这样应运而生。
那么,全息教育观有哪些观点和内容呢?
一、终生教育
应当将胎教和幼儿教育、中老年教育纳入到教育体系当中,建立起与人生成长的全过程相对应的全息教育体系。
胎、幼儿是大脑智力发育的关键期,是教育的黄金时代。中老年对社会尤其对青少年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如果失去了教育,中老年人的思想会加速地老化,对社会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也许,"代沟"的存在与中、老年教育的空白有关;青年的思想不断更新,而中老年人却得不到教育,思想仍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
全息教育是一种终生教育。
二、全才教育
这是全息教育的又一层含义。古代的教育具有通才教育的特点,那时的科学家、哲学家多是全才。所谓通才或全才实质上是全息人才。由于知识之间的全息关联和全息包含,通才完全是可能的,通才可以借助于知识的全息关联来把握全学科的信息。其中,哲学、数学、语文、历史、道德学、体育是任何学科都必须精通的。全才教育应当由他自己的兴趣所决定。一切以他们兴趣为转移。这应当是一个基本原则。事实上真正的通才是一种专才,因为通才的知识结构是放射状的,他以自己的兴趣为中心向所有领域吸取知识,从而以自己的专业为核心有机地组织起这些知识,形成一个与其他所有专业处于全息性联系中的知识全息结——这就是通才的知识结构,是综合性、整体性与专门性的统一。应该建立"通才教育学",以专门探索通才教育问题。
三、立体教育
传统教学方法是平面教育,全班学生一刀切,所授内容与社会、人生的实际很少有直接联系,使学生感到这些内容与己无关,激不起兴趣。这种教育应由立体教育来代替。其一,对同一班级的不同同学实施不同的教学程度、方法、内容,对于什么样的同学施以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其二,教学内容不应是抽象的空谈,而应与现实、人生有直接联系,经得起实践检验。即与社会有立体性的联系。这样在同一个班级中便会形成教学空间,不同的学生处于该空间的不同层次上;同时每个学生也体会到教学内容的现实性、立体感。
立体教育的另一层次含义,就是把教给学生的知识放在该知识所处的时空网中,让学生知道这些知识与其他的知识的关系。而现在的教学基本上是单线发展的,各门学科的教学各自为政,极少涉及其他学科。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历史感。当然,要进行这种立体教育,教育者本身就必须具有立体思维能力,具有各学科知识,在知识上应是全才。
四、反馈式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没有信息反馈,学生是否听懂,掌握程度如何,是否有兴趣一概不知,只是一种单向的教授。应当以反馈式方法代替之:老师不仅发出信息,而且应当知道这发出的信息起了什么作用,教学信息反馈的主要方式是苏格拉底方法、回答法。当然,应当使学生成为主动者,而不是师问生答。在课堂上学生有问题应当允许随时提问。这样,便可增加师生之间的全息度,增强教学的效果。
(责任编辑:李耀)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