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若想写好,注意这七个基础口诀!
- 时间:2022-07-27-16-42
- 来源:公众号:书行
- 作者:公众号:书行
一、“点”画
作点之法,其势要重,所谓重即落笔的速度要快,但落点要轻,所谓“每作一点,如高峰之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磕磕然是形容石头互相碰击的声音,言其势重,不是指下笔时实用力,凡作露锋之点,当于空中作逆势,尖锋入纸,顺势落笔,落笔后即迅速将笔毫铺开,此即王羲之所说“每作一点,皆悬管掉之,令其锋开,自然劲健也”。不可采用兜圈子的办法去填满笔形。
作点之法,要带侧势,柳宗元《八法颂》所谓:“侧不愧卧。”故凡作点向右,其势向左,作点向左,其势在右,以侧取势,点法自然灵活而富有姿态。
作点之法,为点必收,收笔的方向要与下一笔发笔的方向相呼应,凡出锋之点,其锋当由腹中而出,如中则点画蓄气血,顾盼含性情,点法自然生动而不呆滞。
作点之法,力要沉着,所谓沉着即用笔精到,如刻入缣素,无佻巧浮弱之谓,朱长文《墨池编》中说:“作点之法,皆须磊磊如大石当衢,或如蹲鸱。”《书法三昧》亦说:“夫作点之法,下笔须沉着,盖一点微如粟米亦分三过、向背、俯仰之势。”(所谓三过即逆入、作点、收笔这三个动作)。
作点之法,又贵于变通,点不变谓之布棋,通变之法,贵在得势,即因其自然之体势与为消息。
二、横画
横画又称为勒,所谓勒有愈收愈紧之意,发笔时要逆入,收笔电动机回顾,行笔时要意有所顾,逆势涩进,《禁经》所谓“画如长锥之界石”喻其不可太光滑浮薄之意。
凡写长画,当于不平中求平,使其画势上平而下呈拱状,就象一只覆舟之样,切忌上平下亦平,则板刻之弊立见,柳宗元《八法颂》中说:“勒常患平”即是此意。横画又要贵于变化,陈绎曾《翰林要诀》中说:“凡平画忌如算子,终篇展玩,不见横画,始是书法。”所谓不见横画即是指无平行齐头,板刻凝滞之笔。
三、竖画
竖画根据收笔处形状的不同,分为“垂露”、“悬针”两大类。收笔处如露珠欲滴还留状的圆尾竖是“垂露竖”,形如衣针倒悬上粗下尖者为“悬针竖”。这两大类中还可分为左弧竖、右弧竖、悬胆竖等多种形态。
竖画的书写,应挺拔粗壮,不能写得过于轻快、僵硬。“垂露竖”的书写要领有二点:其一,逆锋人笔,笔锋略斜向右下按笔,稍作停驻便调正笔锋取弩势下行,至末端稍提即偏向右下顿笔,然后向左上回锋收笔;其二,行笔至竖画末端,轻提笔锋后顺势偏向左下顿笔,然后向右上回锋收笔。“悬针竖”的书写,逆人藏头,然后转笔向下取弩势直行,至下端将收笔之处顺势缓行空抢收笔,一般用于字的末画。
四、撇画
撇是从右上向左下伸展的笔画。书写法则是:逆势起笔,即向右上藏锋下笔,再取侧势先向右下顿笔,然后挫笔换锋后转取弧势向左下力行,至末端轻快出锋掠出,锋离纸后悬空作暗收动作。书写撇画要尽量提腕书写,向左撇出时手腕随笔一起活动,否则运笔就不灵活。
同时,要根据撇的长短来把握出锋的时机。出锋不能过早或过晚,过早则写出的撇画头重尾轻,过晚则又会使撇尾拖沓、体势下沉。也不能甩笔出锋,以免撇尾漂浮无力。出锋时要轻快舒展,又要力送笔尖。撇画须姿态舒展、坚实劲健。撇头要昂扬有精神,撇身须有适当弧度,撇尾应有上扬照应之势。撇画有多种写法,如平撇(也称短撇)、斜撇、竖撇等。
五、捺画
作捺之法,一波三折,势宜开张。李溥光《雪庵八法》中说:“险横三过,而开揭其势力。”行笔宜抑扬顿挫,不徐不疾,从容不迫。收笔时,须笔战行右出,意即写捺角时笔画满捺,已带侧势,须用腕法带动笔锋,逐步衄挫,边走边提,将锋提到离纸之时。唐太宗《笔法论》中说:“磔须战笔发外,得意徐乃出之。”所谓“得意”即收笔时能将笔锋收归画中。
六、挑画
挑画,古人称之谓“策法”,策者,鞭策之意,以鞭子策物,用力在策本,得力在策末,《书法三昧》中说:“策法,仰笔厲锋,轻抬而进,有如鞭策之势。”所谓即侧行貌,喻作挑时当带侧势。柳宗元《八法颂》中说:“策仰收而暗揭。”暗揭就是空中作收势,由于写挑法时侧锋点入,锋尖上仰,已带偏侧之势,运笔时当边走边顿挫,边挫边提,至收笔时,锋已收归画中,故行笔不宜太快,快则势必形成偏锋浮薄之弊,正如《雪庵八法》中所说:“策始作者,用仰锋上揭,而贵乎迟留。”迟留才能有时间将锋调正。
七、钩画
钩画,古人谓之趯法,有跳跃之意,陈思《八法详说》中说:“趯须蹲锋得势而出,出则暗收。”所谓蹲锋,即出钩之前先向下作一快速的按笔动作,如人跳高时跃起前的半蹲动作一样,所谓“得势而出”即指蹲锋后在恰到好处时迅速出钩,不可迟疑,若佇思稍息则神纵不坠矣,出钩时要力送到笔尖,钩要饱满,不可虚尖怯露。
楷书的点画在形态上是很富有变化的,它也是构成字形结构最基本的元素。酸枣在线温馨提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尺高台始于垒土。所以入门练习时一定要注意从最基础的笔画元素练起。最后祝愿大家早日写出自己满意的作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