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枚蚕蛹追寻远古丝绸之源

周暘(前)和同事正在进行考古取样。

汪沟遗址出土的头盖骨上附着丝绸。受访者供图

  在黄河流域,距今6000余年的山西夏县师村遗址新发现了6枚石雕、陶制蚕蛹,或许映射着仰韶早期先民养殖桑蚕的生活;在长江上游,广汉三星堆新发现的6个“祭祀坑”都检测到了丝的痕迹,3000多年前的古蜀人将沟通天地人神的精神寄托在丝绸上。

  丝,是文明起源的一种表现。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丝绸没有迟到,也从未早退,担当得起“功勋”二字。它像一条涓涓细流,伴随着中华民族走过5000年。到现在,它已拂去了远古时期那些“形而上”的精神意义,又轻轻薄薄、紧紧跟随人们的日常生活。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驯养家蚕、缫丝织绸的国家。但丝绸起源于何时、何地,一直是难解的谜题。6月初,在浙江杭州,中国丝绸博物馆副馆长、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主任周暘从蚕蛹说起,为我们讲述了寻丝的故事。

  来自远古的蚕蛹形象并不孤立

  在山西夏县师村遗址的考古发现中,最引人注目的是6枚石雕、陶制蚕蛹。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石雕蚕蛹。

  蚕与丝,总是有着紧紧的联系。对于师村遗址的新发现,周暘十分关注。“师村遗址的发现对于中国丝绸史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她说,从丝绸的语境来讲,这意味着距今6000多年前,在运城盆地这一中华文明起源的核心区域内,先民已经关注到蚕,并对它表露出崇尚,不能不说其意义重大。并且这一发现还佐证了被称为“中国考古学之父”的李济于1926年发现的那半个蚕茧。现在已能够基本确认,运城盆地内关于蚕的信仰应该十分久远。

  实际上,师村遗址发现的石雕、陶制蚕蛹并不是孤立的。把视野扩大,河南淅川下王岗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陶蚕蛹同样线条流畅,自然生动。“这些形象的发现进一步说明了当时人们对蚕蛹的关注。”周暘说,当时的制陶工艺师细心观察蚕蛹的生物学特征,小心翼翼地用雕刻工具将一个小生命的形象呈现出来,“体量小而令人熟悉,或许告诉现在的人,蚕曾被古人作为精神寄托。”

  那时的生产力并不发达,人们对蚕的生命充满了好奇和崇敬,觉得蚕的一生仿佛映射着人的一生。在他们心中,蚕成蛹化蝶,似乎是由生到死,继而重生。这个阶段里,蛹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面对神秘的自然,人们想了解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思考生与死的奥义。于是,蚕成为他们的精神寄托,并逐渐产生了对蛹的崇拜。

  已知最早的丝出现在5000多年前

  伴随着蚕的出现,丝也登上历史舞台。

  多年来,周暘团队与考古学家们进行合作研究,试图描绘关于中国丝绸起源的时空地图。周暘从时间、空间两大方面进行深入,目前已发现了距今5000多年的桑蚕丝残留物,也是迄今世界范围内发现的年代最早的丝绸实物。

  2017年,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参与的国家文物局“寻找中国丝绸起源”为主题的考古项目中,周暘和她的团队多次前往郑州仰韶文化遗址开展工作。

  在汪沟遗址的瓮棺里,周暘在一名逝去婴童的头盖骨附着物和瓮底土样中,发现了距今5000多年的桑蚕丝残留物。在那些碳化后像土一样的样本里,隐藏了织物的纤维痕迹。在科学家们酶联免疫检测技术的确认下,最终证实,5000多年前,这名不幸夭折的婴儿曾被丝绸包裹下葬。他的父母或许期盼能以丝为媒,让孩子灵魂升天。

  之后,在黄河流域,河南汪沟遗址、双槐树遗址、渑池遗址相继发现了丝的遗迹;在长江流域,三星堆遗址、良渚遗址,丝绸遗迹的微光在周暘眼里和心中蔓延。

  为什么要寻丝?在遥远的过去,丝绸不仅是重要的商品,更是人类文明的载体。在周暘看来,寻丝就是对中华文明的一次追溯。现在,为了描绘出那张宏大的时空地图,周暘和她的团队仍在努力着。从黄河到长江、从史前文明到历史时期,她力求实现从实验室与考古现场的双向奔赴,把丝绸起源研究向前推进。

  丝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趋同要素

  在一次讲座中,周暘曾经提到,中华文明很早就形成了多元一体的宏大格局。在一体化进程中,丝绸是一个非常显著的趋同要素,神话传说、史料记载、考古发现均表明,关于丝绸,巴蜀和中原秉承着大致相同的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

  相同的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究竟意味着什么?周暘娓娓道来,在科研人员谈论丝绸的语境中,大体上分为三种类型:墓葬内的丝、遗址里的丝、祭祀中的丝。墓葬中的丝往往寄托着人们对往生的思考,遗址里的丝则反映了现实的生产生活,祭祀中的丝则更多反映着哲学思考和宗教理念。

  “就目前的考古发现和有关研究来看,无论是黄河流域还是长江流域,我们在这3种语境中都找到了丝所反映的这些共性。”周暘说,尤其是四川丝绸痕迹的发现,其所处的人类迁徙大通道的独特地理位置,就像为科学家们找到了一个支点,未来将能撬动整个西南地区关于丝的研究。“长江、黄河流域发现的丝之痕非常重要,验证了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

  周暘把中国丝绸的发展史比作一首交响乐,有起源、发展、传播、交流四个乐章。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她最想回到关于丝绸起源的那篇乐章中。在她看来,那段乐章虽然短暂、发出的声音很微弱,隐含在各种各样的神话传说中,但却极具中国特色,蕴涵着中国人对世界文明、人类文化的独特贡献。她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和考古学家的紧密合作,丝绸起源的迷雾会被一层层推开。


(责任编辑:董方婷)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从一枚蚕蛹追寻远古丝绸之源,作者:封面新闻记者 戴竺芯,来源:华西都市报,来源地址:http://wenhua.youth.cn/whyw/./202207/t20220703_13817913.htm)





大家都在看

最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