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由来:一场王者级别的危机公关
- 时间:2022-04-02 15:10
- 来源:百家号自媒体
- 作者:百家号自媒体
众所周知,清明节因晋文公纪念大臣介子推而来,君臣之间留下一段历史佳话。然而,当我们细细品味那些细节,不如说是一对性格不合的君臣之间彼此倒逼,最后,晋文公不得不进行一场关乎自身名节的危机公关。
介子推割肉奉君
介子推的故事记载在很多的古籍中。晋文公重耳继位之前,曾经受到迫害而逃亡他国。屋漏偏遭连夜雨,在逃亡的过程中,盘缠被随从顺走,一行人饥肠辘辘,饿得头昏眼花。跟随的大臣只能为重耳找来野菜充饥,但重耳哽咽难食,无精打采地枕在臣子的腿上。就在这时,有一个叫介子推的臣子,端着一碗野菜肉汤呈了上来。已经很久不知肉滋味的重耳来不及细问,一碗肉汤已经下肚。等他饱餐之后回过头来询问,才惊闻这是介子推割下自己腿上的肉,这就是著名的割股奉君。重耳震惊之余,说,你真是太衷心了,日后我发达了,必定不会忘了你的功劳。
之后,重耳果然回国继承了王位,即晋文公,并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在封赏功臣的时候,当初追随重耳逃亡的众人,都论功行赏,得到了功名利禄。但唯有介子推,却似乎被遗忘了。晋文公没有封赏他,他也不去请功,处于互相不理睬的状态。最后,介子推干脆带着老母亲隐入绵山,过起了远离朝堂的生活。
据说,介子推在绵山里生活了很多年。这时,才有人在晋文公耳边旧事重提。晋文公惭愧至极,带着一众臣子来到绵山,想请介子推下山,甚至不惜放火逼山。遗憾的是,介子推就是不出来,最后和母亲死在了绵山。
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就把介子推的忌日设立为寒食节。相传,在这一个月,举国上下不生火,吃冷食,后来变成寒食节当天不生火。
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因为寒食节连着清明,逐渐合二为一,演变成了现在的清明节。
君与臣的相爱相杀
臣为君死,君为臣设立纪念日,这听起来真是一个感人的故事。但事实果真如此吗?我们可以推测一下介子推这个人的性格。这应该是一个比较极端、清高而倔强的人,所以才会做出割肉喂君的事情。当晋文公知道自己吃的竟然是人肉,他的第一感觉应该不是感动,一定是觉得自己上当了,很恶心。古代的人,从小学习的就是仁义礼智信,重耳作为王室,更是少不得这些知识的灌输。作为一个正常人,谁会吃得下别人的肉呢?并且当时并没有到达不吃就会饿死的地步,还有野菜嘛,也没有一个臣子最后饿死的。重耳只是有点馋肉了而已,但还没有想去吃人肉。所以,重耳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介子推给骗了。这个肉一旦吃下去,介子推成就了自己忠君的美名,而重耳呢,永远欠下了一笔债,处理不好,还会让自己成为食人肉的可怕人物。所以,重耳是有苦说不出,只好说:我太感动了,我以后一定会报答你。
这也就很好理解,为什么重耳登上王位,成为晋文公以后,偏偏就把这个介子推给忘了。他内心里,并不喜欢这个人啊。而介子推呢,没有等来自己的封赏,他心里渐渐产生了怨恨,最后一不做二不休,竟然带着老母亲逃往深山里去了。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这个要了解古人的文化价值观。古代的文化是把名节放在一个比生命还要重要的位置,历史上不乏那些冒着生命危险劝谏君王的人,他们并不傻,只是他们认为如果因为劝谏而被杀,那是一种历史的荣耀。这个介子推,也正是这样一个人。所以他远离朝堂的行为,其实是在成就自己的名节。并且,他相当成功,不管晋文公是真心还是被迫,他都得为介子推干点什么,不然他就会成为一个忘恩负义的人。
晋文公放火烧绵山
“有龙于飞,周遍天下。五蛇从之,为之丞辅。龙返其乡,得其处所。四蛇从之,得其雨露。一蛇羞之,死于中野。”在介子推隐居深山以后,他的邻居为他鸣不平,把这个事情写成书信,挂在城门上,最后传入了晋文公的耳朵里,于是,晋文公面临着一场危机公关,搞不好,这就会成为他人生的一大败笔。为了应对,晋文公放下繁忙的公务,带领群臣前往绵山寻找介子推。
虽然晋文公亲临山下,介子推却并不给面子,据守不出,跟晋文公玩失踪。无奈之下,晋文公接受了一个臣子的进言:放火烧山,把介子推逼出来。
但显然他们低估了介子推宁死不从的决心,他已经打定主意,要用生命成就自己直臣的美名。
最后,介子推死在了绵山的一颗柳树下,晋文公痛哭流涕,设立寒食节纪念。危机公关成功,各得其所,成就了一段君臣佳话。
历史的细节已经无法考证,不管事实如何,各得其所,这都是一个值得歌颂的故事。而千百年来,清明节也逐渐演化、丰富,已经成为人们祭祀先祖、踏春游玩的时节。既有细雨纷纷、纪念离人的忧愁,也有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