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六十岁说【二百一十二】

  • 时间:2025-01-27 10:13
  • 来源:会员中心
  • 作者:2855510

郭进拴|六十岁说【二百一十二】


       在公元前489年,孔子率众弟子周游列国时,听说叶地叶公急公好义,便专程到此来拜访他,此次交往中的不和谐因素便成为我们今天听到的“叶公好龙”一事的起因。大家都很清楚,孔子周游列国的目的无疑是宣扬自家学说,期望能够获得人们广泛的认同及更进一步的发展,那么,他行至楚国专程来叶拜访当时闻名于各国,而且在楚国上下享有极高威望的叶公,这一番目的也就不言而喻了。

       两人会面之后,就为政之道做了一些讨论。其间孔子“近者悦,远者来”的为政之道就博得了叶公的赞同,这句话本是道出了为官有道才可以产生的好的社会现象,可它的言下之意却在于迎合叶公。因为,在当时的叶邑内,隐居了数位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非常有名的人物,如长沮、桀溺、荷茶丈人及楚狂接舆陆通等,而孔子的这番话看似无意,实则也包含了他对这位楚国重臣的敬慕与迎奉。可是,叶公做为一个思想家,他是不会轻易就被打动的,于是便有了后来的“直躬”之论。直躬,是指衡量一个人耿直与否的标准。当时叶公说:“吾党有直躬者,父攘羊而子证之”,就是说假如父亲做了坏事,儿子出来指证,这样互相揭发大义灭亲的行为才算作耿直;而孔子却说了:“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这一句话就充分体现了孔子儒家思想的侧重点,亲情是高于一切的,父亲为儿子隐瞒了事实真相,才表现了父辈对晚辈的关怀与慈爱;而晚辈也只有为父辈隐瞒事实真相,才算作对父辈尽了孝心。孔子所持观点就是亲情为上,不违背亲情对人的驱使,这样的人才算耿直。于是,叶公从此次谈话就发现了两个人的根本观点是截然相反的,对孔子的学说及为人也产生了疑惑。

         在后来的一天里,叶公便向孔子的弟子子路寻问孔子的为人,子路不知所措便未答复。而孔子得知后非常生气,便责怪子路:“由(子路的字)。汝奚不对曰:‘其为人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也就是说,孔子告诉子路应该以愤发向上,乐以传道授业来评价自己。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出,在孔子的儒家思想并未获得人们广泛认可之前,他想要博得叶公好感的欲望是相当强烈的。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大家都在看

最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