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的发展及特点
中国古代发展的历程,实际上是一个波荡起伏的曲线形态,所以说书法的发展既有高峰期,也有低谷期。高峰期一般都是比较和平安定的时期例如秦、汉、唐、宋、明清。低谷期主要位于朝代更替的时期。 【详细】
行书兼有楷书的基本法则和草书流动的笔法,行书运笔虽比草书慢,但比楷书要快,而且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苏轼所言的:“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的观点,说明了不同书体形态的不同,也说明了书写的速度和节奏的不同。研习楷书时,在笔法上要求建立楷法,即关于起笔、行笔和收笔的各种要求,概括地说,起、收须有交待,如藏锋、露锋、回锋、折笔、顿笔等。而行书因为书写的便捷,将楷书行笔中的一些繁杂的笔法进行简化,省去了许多逆、回、顿、驻、转等楷书笔法。【详细】
如何写好行书?
行书书法不仅是人们日常使用较多的一种书体,而且,行书书法最容易被大众所认可。不过,如果写不出行书书法的味道和感觉,也是最容易被人们所能鉴别出来的。行书书法学习起来相对于楷书来说,更为简单一些,这是因为行书的某些笔画可以一笔带过,省略了楷书中的笔画要求。 【详细】
要写快行书,不单是笔画功夫要熟练,更重要的是行书在它的结构上用到了许多独特的书写规则和原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整理一下到底有哪些行书快写的原理。 【详细】
行书书法赏析
明贤墨迹册:文徵明行书《致陆师道二札》,23.5×16.3cm,湖北省博物馆藏。此二札均写给其弟子陆师道。文徵明自己受良师啟迪甚多,所以凡有爱好诗书画的后生晚辈,文徵明都不吝指点,文徵明门下弟子皆品德学问俱佳,而以陆师道為著。释文:示教佳篇,捧读健羡,老病寒拙,不能吐一辞,徒欣慕...【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绍兴)人。自幼好学不倦,29岁时,赴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应锁厅试,名列第一,因居秦桧孙子之前,又因他不忘国耻“喜论恢复”,竟在复试时被除名。他始终坚持抗金恢复中原,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任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和蜀州、嘉州、荣州代理通判、知州等职。【详细】
汉字从甲骨文、金文经过大篆、小篆,发展为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其 自由多样的线条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传达出各种形体、情感、气势,从而形成了具审美风貌的中国书法艺术。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