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23

访问量:199041

本专题编辑:本站编辑

认识白族舞蹈

白族舞蹈,是我国白族的民族舞蹈。白族民间舞最早见诸文献的是唐人樊绰的《蛮书》。其中“蛮夷风俗第八”载:“少年子弟暮夜游行闾巷,吹葫芦笙,或吹树叶,声韵之中皆寄情言,用相呼召。” 这种习俗,在宋代欧阳修《新唐书·南诏传》,元代李京《云南志略》,明代杨慎《滇载记》,清代周之烈《鸿雪诗钞》中,都有记载。 白族民间舞蹈今收集到七十四种。最具代表性和流传最广的是“霸王鞭舞”,它不仅在 “绕三灵”、“闹春王正月”、“田家乐”三种民俗活动中存在,而且在建房娶嫁或喜庆佳节中

白族民族概况

白族起源
白族起源

  一个民族不一定知道自己的真正起源。就好比人类在很长时间内不知道自己来自非洲。于是,在各种民间故事里产生了文化意义上的民族起源。反映了一个民族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自己身份问题的价值取向。白族最古老的祖源认定是九隆神话。【详细】

白族民族服饰
白族民族服饰

白族人崇尚白色,服饰款式各地略有不同,以白色衣服为尊贵。【详细】

白族历史
白族历史

 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以苍山顶峰马龙遗址为代表。白族先民就在以苍山洱海和滇池为中心的地区生息繁衍,在河旁湖滨的台地上创造了早期的稻作文明,过着农耕渔猎游牧的生活。迄今3000多年前,剑川海门口出现云南最早的青铜文化。考古发掘表面当时的土著已经掌握了青铜冶炼技术。【详细】

白族风俗

白族宗教信仰
白族宗教信仰

 白族文化特有的宗教信仰是本主崇拜。本主是“本境土主”、“本境福主”的简称。在白语中,本主有很多称谓,如“武增”、“倒博”等,大意是“本地域里最尊贵的人(神)”。白族人认为,本主就是自家或村社的保护神,能保佑他们“为士者程高万里,为农者粟积千钟,为工者巧着百般,为商者交通四海”。自从唐代南诏王劝丰佑下令其国老赵文奇在大理兴建了白族第一座本主庙以后,本主文化便开始在苍山洱海间世代相传。【详细】

白族文化与经济

白族文字
白族文字

为白族参照汉字创造的一种记录白语的文字。又称“僰文”(读作:Bówén):有部分借用汉字,而其实有不少的发音及意思都和古汉语相同,完全可以用汉字来代替;亦有部分形式近似越南的喃字。始于唐代,流传于民间,多为知识界使用。【详细】

白族文化艺术
白族文化艺术

 白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对祖国的文明作出贡献。苍洱新石器遗址中已发现沟渠的痕迹。而在剑川海门口铜石并用遗址中发现居民已从事饲养家畜和农耕的遗迹。【详细】

白族社会经济
白族社会经济

新中国成立后,白族人民在中国领导下,先后完成了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在白族主要聚居的大理中心地区,采取与汉族地区相同的方式,于1953年完成了改革,并在1956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残存着封建领主制的泸水、六库等土司统治的白族地区,采取和平协商方式完成改革。在碧江、福贡等人数不多和阶级分化不明显的白族地区,没有把改革作为一个运动来进行,而是发展经济和文化,结合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完成某些环节的改革任务。1956年11月,建立大理白族自治州。【详细】

白族舞蹈

白族舞蹈散花舞
白族舞蹈散花舞

“散花舞”是佛教法事活动中的舞蹈。流传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和洱源县两地。洱源县又称“八宝花舞”,由四个和尚表演;剑川县由两个男性居士或藏传佛教的阿阇黎对舞;两地舞者跳这种舞时均手执一支缀满红、黄、蓝、绿等各色纸花的花杆表演。【详细】

白族舞蹈绕三灵组舞
白族舞蹈绕三灵组舞

“绕三灵组舞”是在绕三灵节日中具有群众性的组合舞蹈,至今仍广泛流传在大理洱海周围的白族农村中。绕三灵组舞以道具区分舞种,其中“霸王鞭”白语称“大王鞭”或“得嘀抖靴”;“八角鼓”称“紧急鼓”;“双飞燕”称“双飞一”。舞蹈名称“霸王鞭舞”,在喜州镇称“打大王鞭”,或“得嘀抖靴”,挖色乡一带称“得双飞一”,而更多的则称为“绕三灵舞”。 【详细】

白族舞蹈简介
白族舞蹈简介

 较早记述白族霸王鞭舞的是清咸丰年间大理诗人段位写的《绕三灵竹枝词》,其中对白族霸王鞭和“八角鼓”叙述得颇为详尽。说明在清代霸王鞭即已流行大理地区。【详细】

白族舞蹈的进行时间
白族舞蹈的进行时间

白族民间节日很多,除与汉族相同的传统节日外,还有本民族独有的本主节、三月街、火把节、拜二月、石宝山歌会等二十多个。几乎月月有会“白鹤舞”、“鹿鹤同春”、“凤赶麒麟”、“耍牛”、“耍马”、“耍刀”等民间舞蹈和民俗活动都在这些民族节日进行。【详细】

白族舞蹈踩马舞
白族舞蹈踩马舞

 踩马舞是流行在大理州洱源县凤羽地区的一种白族舞蹈,一般不单独进行,掌在节庆时和耍龙、舞狮、打霸王鞭等一同演出。 【详细】

白族民间舞蹈概况
白族民间舞蹈概况

白族民间舞最早见诸文献的是唐人樊绰的《蛮书》。其中“蛮夷风俗第八”载:“少年子弟暮夜游行闾巷,吹葫芦笙,或吹树叶,声韵之中皆寄情言,用相呼召。”这种习俗,在宋代欧阳修《新唐书·南诏传》,元代李京《云南志略》,明代杨慎《滇载记》,清代周之烈《鸿雪诗钞》中,都有记载。【详细】

白族舞蹈欣赏

白族民间舞蹈一脉承传,根基弥壮,无愧为白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