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陶笛的制作的秘密
- 时间:2021-11-12-16-43
- 来源:乐器学习网
- 作者:乐器学习
土质与烧成
任何容易成形的土都可以拿来制作陶笛,但是如果想制作稳定品质及调性的陶笛,最好不要常常更换其他种类的土来制作。因为各种土的收缩度不同,而陶笛又是在干硬前就需完成调音及订调的步骤,若常常更换其他种类的土来制作,较不易掌握与计算烧成后的调性,不过台湾许多陶笛作者喜欢尝试挑战制做各种不同音质、调性的陶笛,所以也常常会产生出特殊音色、质感的陶笛。而陶笛属于闭管式吹奏乐器,当然少不了会有口水或水气的问题,口水和水气若堵塞住吹嘴(气道),会使声音偏掉或失声。因此陶笛大多只有烧到800~1000的温度,让陶笛能尚具有吸水性。而且陶笛若烧太高温也不好,除了不具吸水功能之外,也会让声音变得较为尖硬。陶笛的烧成除了用电窑、瓦斯窑烧制之外,有时也会给予上釉或打磨抛光处理,或是在烧成后,另外用熏烧或髹漆等方式,增加陶笛的视觉美感处理。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陶笛,进而自己创作陶笛,享受吹奏陶笛的乐器。以下特别讲解陶笛的DIY制作及陶笛的吹奏技巧与读者分享。
音室(内部空间)
当气流从吹嘴"射"向笛唇时,会因空气的挤压吸放(国中物理流体力学),造成音室内外的气压不平衡,因而产生"气流摆动"。这个"气流摆动"会出现簧片效果而发出声音。当摆动频率达每秒263次时,就可以听到C调的声音,每秒440次时,就可以听到A调的声音,也就是为何调音器要调到440Hz的原因。音室加大,需要更多的气吸入音室,增加"加压时间",所以气流摆动的频率会变慢,音调就会下降,反之亦然。音孔加大,会因外面的气压而加快加压过程,所以加快气流摆动的频率,而提高音调,同时音量也会变大。音室不变,歌口加大,会让音室内空气的吸放过程加快,频率增加,而音调上升。只是"气流簧片"变大了,需要更大的气量,才足以"摆动气流",所以气量会变大。气音是气流摆动时和笛唇磨擦的效应,所以歌口形状会改善气音,但同时也改变"气流簧片"的形状,进而影响音色音质。
音孔
接下来谈音孔;每挖开一个音孔,因内壁的厚度的关系,都会增加一些音室空间,而使整体音调会降一些,约在5~15分音左右。所以如果你是一个音孔一个音孔由低往高调,那么你每个音孔都要调高约10分音,然后每挖一个音孔,一定得往前调,确保前面的音孔音准。
音孔内壁斜挖,可以让音孔不必变大,但该音孔的相对音程会增加,也就是音调会上升一些,当然音室总空间也会变大而降低筒音,但是音程的增加更显着。内壁斜挖的效果和内壁的厚度有关,越厚越明显。
·内壁
音室内壁的厚薄,除了影响斜挖的效果外,对音色音质也有不同的反应。一般而言,厚一点的内壁,音色比较扎实,感觉比较有质感,适合做"独奏型"的陶笛。而内壁薄一点,音质会较松散,听起来比较没压迫感,一般适合做"合奏型"的陶笛。不过,音质是个人喜好及情绪性的东西,见仁见智。
另一个内壁厚薄的考量是在窑烧过程的影响,太厚太薄都可能让你的陶笛在烧成前就产生破裂了,还有内壁太薄容易产生音室共振(非共鸣);内壁太厚则陶笛重量会增加,对低音笛,像低音陶笛体积较大,拿握上是不小的负担,当然这也是见仁见智的问题。
·收缩比
土坯的收缩可以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陶笛做好后,阴干过程中,因水份蒸发而产生的体积收缩,这阶段的收缩比例比较难掌握,不同湿度,不同陶土,都会有不一样的数据。幸运的是,整个阴干过程只会影响陶笛的音调,对音孔的相对音程并没影响(或很小),而且,在窑烧之前,调音工作都还算容易完成。
第二阶段是入窑烧成,这个阶段虽然不可逆(不能再回收重做了),但是结果是比较容易预期的,一般陶土的收缩比讲的就是这个阶段,都会有数据。而且烧成温度对收缩比的影响是有迹可循,一般而言,800C左右不会影响音调,之后的温度和收缩比几乎是线性的关系,一直到烧结。
烧成温度对音色的影响和内壁很类似,温度越高,磁化程度越高,音色会变硬变脆变亮变干净,温度低则音色较软较柔较沉较松散,低温烧成的最大好处是吸水性好,烧成后再调音也较容易,一般而言,"合奏型陶笛"较适合用低温烧成,"独奏型陶笛"较适合高温烧成,这也是见仁见智的问题。
对于同一个调性的陶笛,为何大小重量会有不同!?影响音调的主要因素是内空间和歌口,内壁厚度影响的是外形和音色(不考虑音孔造成的空间增加),所以同样是高音C,可做成miniC,可以桃子形、蕃薯形、潜水艇形、御饭团形………等等。小陶笛不一定比较困难做,大陶笛也不见得比较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