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临洮老子飞升之地
- 时间:2021-06-26-09-08
- 来源:豆丁网
- 作者:zghsy08
定西文化中岳麓山在甘肃临洮县城东边,当地人称东山。与湖南的岳麓山相比,大多不被外界所知。而临洮的岳麓山却与老子晚年在此留居三年,直至羽化成仙相关。
初春的下午,顺着东大街约莫步行十几分钟就到了。顺着一条通向山上的路漫步而上,两旁粗壮的老柳树枝丫粗粝伟岸,看起来有好几百年的样子。午后柔软的阳光安祥散漫,举目望去,山顶上的庙宇亭台,飞檐翘角,旌幡猎猎,似有古风袭来,岳麓山不经意地被烘托出一份澄净超然。
传说老子曾“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想当年老子也许就是这样叹口气,摇摇头,走吧。怀着低落的情绪离开周朝都城的吧。老子出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县东北),过散关(今宝鸡西南),入甘肃,游西域,回陇西邑,落户临洮,最终在临洮东山(今县城东岳麓山)的飞升崖“飞升”成仙。岳麓山就此成为极富传奇色彩之祥地。
《仙境》朱紫涵 9岁 选自《少儿画苑》国际少儿书画大赛
山上植被很好,初夏一定草木茂盛,秀丽无比。几个工人正爬在高高的树上修剪枝桠,期许枝叶更加茂盛,剪影映衬在透蓝的天空竟也看起来有几分动人。山路上有两个穿红袄的女娃走下,一定也是转山的。拾阶而上,左侧墙壁沿途刻有历代名人碑帖,大都为赞颂感叹之词,字迹遒劲苍朗。山洼里冬日灌木枝条在光照下疏影婆娑,在灰蓝的山脊暗影处,毫发毕现,丝丝可触。沿着一条细长陡峭的小路,少时就来到传说中老子留驻讲经论道与飞升之地的讲经台和凤台。
曾出使秦国的短暂经历给老子留下深刻印象。当时秦国开地千里,称霸西戎,社会安定,往来民众,豪爽热情。甚易相处,而且秦地古风犹存,圣迹颇多,故久居东周的老子,在看到周王朝日渐衰弱颓败后,便决定西出与秦。
老子西行途中,经函谷关时,久慕其大名的守关令临洮人尹喜见东面祥云在头,断定“紫气东来”次日必有圣人经过此地。果然等到老子。尹喜问学老子,并请老子传书与他。老子随将所作上下篇五千言传于关令尹藏。成为老子学说第一代传人。尹喜是周朝的大夫,学富才高,特别喜欢钻研天文星象,并以此来探究人间福祸,推测世道变异。尹喜听说老子要西出函谷到远方去,异常高兴,敬仰老子的学识,便“去吏而从之”相伴西行。
老子入秦后,“隐居以求其志”开始了隐姓埋名的隐士生活。据史料载及民间传说,老子骑青牛出函谷,溯渭水西行,经秦陇交界的散关,翻越陇山,进入“夷界”地区的天水、关山、渭源,在渭源,老子寻访首阳山古隐士、伯夷、叔齐墓,渭水之源鸟鼠同穴,越关山沿滥水以至于临洮。再到河西走廊的流沙居延泽一带, 然后返临洮。
老子在临洮结交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可料老子在临洮生活时间较长,他在临洮应朋友之请,讲经说道,教人练气养生,采药治病。而眼前的一切,也都是后人几番修建而成,半新的建筑似乎勉强透出一点传说的印记。或许,我们能从历代诗歌中体会一番古韵。有清代狄道(临洮古称)人张晋诗云:
日月照荒台,青牛竟不见;
函关草树秋,风来送余善。
仙李何时盘,神龙逐处变;
留得五千言,令尹受天撰。
现今老子的《道德经》五千言被整整齐齐镌刻在一面大墙上,成为过往游人必读的一课了。
老子出生距今2500多年。作为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开创了古代思辨哲学体系,蕴含着伟大的科学智慧与物质力量,瑰集了远古祖先对自然本质的真知灼见。五千言《道德经》思想深奥、内涵丰富,贯穿千年,流传至今,蕴含着解决人类生存与发展问题的深邃智慧,成为中华民族珍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鲁迅说:“不读《老子》一书,就不知中国文化。”尼采说:“老子思想的集大成——《老子》,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垂手可得。” 世界各国灿若繁星的名家,无不受到老子思想的影响。以“道”为最高范畴,奉“道法自然”为指导原则,将和谐作为终极追求的理想目标,提倡“尊道贵德重和”,主张与自然和谐相处,注重天然的真朴之性和内心的宁静和谐,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中国思想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了一个系统探讨宇宙生成、世界存续“始源”和保持自然、社会、人生和谐的独到哲学体系。
巍巍岳麓山,浩浩文源长。落日把最后余晖留给岳麓山,站在最高处驻足远望,临洮城尽收眼底,洮河舒展和缓地在对面山脚下蜿蜒而去。不久,岳麓山将春意盎然,生机勃勃。历史的烟尘渐行渐远,唯有先哲们的思想将一代传一代,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