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怎样写才能有真情实感?
- 时间:2022-07-09-16-27
- 来源:百家号
- 作者:骅骏说教育
我们看小说、电视剧,听故事,往往会被里面的情节所感动,或喜或悲,不知不觉间自己也走进了故事里。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作品里灌注了作者的真情实感,我们是被作者的真情实感打动了。同理,一篇能够让人感动或留下深刻印象的作文,毫无疑问,一定是写出了真情实感。真情实感,是一篇文章的血脉,也是我们学习作文所追求的目标。
判断一篇作文是否有真情实感,其标准就是:能否让人感动。而这个“感动”的“人”里,也包括作者自己。如果写一篇作文连自己都没有感觉,这篇作文也不可能感动别人。
作文是允许虚构和想象的,即使是真实的事,也要加入合乎情理的想象成分,不能原封照搬来这件事,我们也无法照搬过来。我们对所写的事,必然是进行了艺术加工的。不论是写真实的事,还是写虚构的事,都毫无例外地讲究一个标准——真情实感。即使是童话、科幻创作,也不例外。因此,从作文的角度说,“真情实感”指内容真实可信,感受真实有味,感情真实阳光。
那么,怎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来呢?
一、写小事,用细节传神
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起于至微”。“至微”,就是那些显示人情美、人性美的细节。要让自己的作文感人,其秘诀就是:选取“鸡毛蒜皮”的小事,用细节展现生活的美。
罗丹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发现出美来。”我们需要的,也正是这种“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发现出美来”的能力。朱自清的《背影》、季羡林的《神奇的丝瓜》、老舍的《小麻雀》等众多佳作,无不是从生活认识中挖掘出来的小事,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写小事的关键在于,选材要着眼于一个“小”字。善于选取与自己生活相关的细微材料,采用以小见大手法来表现主题,在平淡中见真情,于细微处见精神,这样最能产生感人的效果。小材料,容易把握,且写起来也有真情实感。譬如我们熟悉的《游子吟》,作者选取了“缝衣”这件最不起眼的小事,然而却打动了万千读者并传颂后世,因为“细节传神”,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写作诀窍。
细节描写是表现人物情感的一个有效方法。“老师教我写字”一文(附后),小作者就选取了老师严厉批评“我”写字姿势不规范的小事,看似微不足道,反映的却是老师“严中有爱”的大主题。小作者先细述了“我”写字的三大毛病,做好铺垫,接着写赵老师“发火”教训“我”的细节,让人历历在目。“我”的真情实感,都在这些细节描写中得到了精彩的体现。
感动读者,并不在于选材的大小,而关键在于能否引起读者的共鸣。所以,我们写琐碎小事,要尽可能地揭示出它所反映的美好一面来(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主题),以便让读者能够从这件小事中得到某种思考与启迪。
二、写自我,用真情感人
真情实感,可以解释为感情的真挚和感受的实在。要表现出“真”“实”,就要大胆地写好“我”,充分利用心理描写,把“我”的内心活动与感受,充分地展现出来。古人说:“写形不难,写心惟难也。”正因为“写心惟难”,才足见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是多么的重要。而我们作文时,往往习惯于把目光投向别人,常常忽略了“我”的所想、所感、所悟,这大概就是造成文章平淡空泛的主要原因吧?
还以“老师教我写字”为例吧,小作者就善于大胆地写“我”。他用了一个自然段,来揭自己写字不规范的三个“短”,接着写自己的真实感受:“习惯了,自己并不觉得别扭”。自然而然地引出了“赵老师特别看不过去,只要发现,就会纠正”的因果关系。当赵老师站在“我身边”时,再细写“我”的感受和心理活动:原以为是自己做题出了问题,连忙检查。正在“我”疑惑不解时,赵老师愤怒地发话了,于是文章进入了主体部分。即使是文中与赵老师的简短对话中,小作者也没有忘记对自己的心理进行细节性描写。而故事结局的“我真想扇自己一耳光”的心理活动,则平添了喜剧效果,读来有点让人忍俊不禁。文章结尾的心理描写,则凸显并升华了“师爱”这个主题,也为读者做了巧妙的留白。
“老师教我写字”一文的自我心理剖析,把“我”的内心世界细致真切地展示了出来,再现了人物内心世界的真善美,既让读者产生了共鸣,也使文字起伏了波澜,如此作文,读起来,当然也就非常生动,有了真情实感。
“真情”,来自于“实感”。我们对一件小事所表达的真情,都来源于对这件小事的认识,字里行间所传达的感情,全是发自于内心的(绝不是虚情假意)真情。当我们对这件小事缺乏“实感”时,就不可能写出“真情”洋溢的文字来。为此,平时一定要养成“以饱满的感情去观察和对待周围客观事物”的习惯,从家常琐事中,领略生活的滋味,书写生活的美好。
所以说,真情实感是一个亘古不变的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