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器乐现状
- 时间:2022-01-14-15-06
- 来源:北方音乐
- 作者:恩和
《蒙古包情缘》郎旭 8岁 选自《少儿画苑》国际少儿书画大赛
蒙古族器乐现状
长久以来,蒙古族器乐滋润着蒙古人民的心田、熏陶着他们的品格,是他们重要的精神支柱。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环境的改变,蒙古族器乐的社会影响力也在逐渐降低。今天,蒙古族器乐虽在现代音乐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但发展前景不容乐观。下面就蒙古族器乐现状做详细分析。
(一)器乐作品较少
器乐的发展需要作品的推动,只有具备好的作品,器乐的独特性、艺术性才能得到显现,器乐才能被人们广为熟知。结合现实生活不难发现,人们谈论音乐时,总是先谈论曲目,然后才涉及到乐器本身。如人们通过欣赏《高山流水》认识了古琴,通过《天空之城》知道了钢琴等。蒙古族器乐也是如此,尽管人们最先发明器乐时只是用了几个简单的旋律与音符,但器乐的广泛推广与长久流传总是与曲目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先后有多位作曲家、作词家为马头琴制作了多首优秀的曲目作品,推动了马头琴的蓬勃发展;二胡更是借助《赛马》这一名曲,成为家喻户晓的乐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可以凸显乐器特殊性的优秀演奏作品越来越少,鲜有新作品出现,演奏曲目的匮乏、优秀作品的缺失直接影响了蒙古族器乐的发展,使其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成为具有消亡风险的音乐文化。
(二)教育滞后,人才缺失
蒙古族器乐的发展需要有优秀的人才做支撑、做推动,优秀人才只能出自教育。当前,音乐教育在我国相对缺乏,以蒙古族器乐为主要内容的音乐教育则少之又少。教育的缺失直接导致人才的匮乏,而在缺少专业、优秀人才的情况下, 蒙古族器乐难以取得长远发展。对当前这一现状进行分析,之所以会出现专业人才缺失的问题,一方面与教育有关,我国关于蒙古族器乐的教育较少,相关课程设置严重不足,且缺少优秀教师,导致实际教育效果难以达到预期水平;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广大青年群众热衷于流行音乐而对传统音乐文化丧失兴趣,经调查发现,校园中喜欢蒙古族器乐的学生数量十分有限,大部分学生对蒙古族器乐缺乏兴趣,认为它们与流行沾不上边,复杂难学,因而不愿学习蒙古族器乐相关内容。
(三)缺乏良好的社会传承环境
社会环境是影响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因素,蒙古族器乐的传承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做保障。当前,通俗歌曲充斥,快餐性质的音乐甚至低俗暴力等低层次音乐作品大肆流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群众的审美标准与音乐品味,压缩了传统器乐的生存空间。与这些制作简单、成本低廉的通俗音乐作品相比,蒙古族器乐相关作品的制作需要花费大生产周期长,且受众人口少,因而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放弃传统音乐而跟随大众脚步制作一些快餐式音乐作品,这对蒙古族器乐的传承与发展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當前,网络、电视以及广播是传播音乐的主要途径,但一些网络平台并不能将蒙古族器乐的独特魅力充分展示出来,使人难以感受它的乐趣。相关政府职能部门、文化部门也缺少对蒙古族器乐的输出与引导,在宣传上有所缺失,均给蒙古族器乐的发展带来阻碍。
(四)乐器制作工艺落后
蒙古族器乐制作工艺是蒙古族器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推进蒙古族器乐不断传承、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蒙古族器乐是蒙古族音乐作品的载体,是蒙古族人民的寄托。新时期背景下,只有不断完善、改良蒙古族器乐制作工艺,制作出更为精良、精美的乐器,方能让蒙古族器乐文化永久传承下去。当前,在推动蒙古族器乐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却出现了器乐制作工艺落后等问题,使蒙古族器乐的传承发展受到阻碍。我国蒙古族部分地区的乐器制作仍以传统手工制作为主,较少融入现代科技工艺,因而制作效率较低;蒙古族地区或全国范围内制作马头琴、火不思等乐器的机构、人员较少,学习与传承这门手艺的人员也不足,出现了传承断层的情况,使得蒙古族器乐制作工艺面临着失传的风险;蒙古族器乐制作过程中,在器乐的规格、制作手法、质检标准等方面存在较大随意性,缺乏统一标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器乐的正常制作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