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拍下这张照片,击败全世界60000+摄影师,登上《纽约时报》
- 时间:2021-07-26 14:34
- 来源:黑光网
- 作者:佚名
一块磨砂玻璃的后方,
一个小女孩透过透明缝隙,
好奇地张望外面的世界。
眼睛、嘴巴、神情……
无一不透出对这个世界的渴望。
![]()
正是这块磨砂玻璃,
让女孩和世界之间产生了疏离。
一个奇妙的瞬间,
仿佛隐喻了每一个个体,
在现代城市里的处境。
![]()
很多人都想不到,
拍摄这张照片的,
是个未曾接受,
专业训练的菲佣。
![]()
2015年,
在世界上奖金最高的摄影大赛,
哈姆丹国际摄影赛上,
她用这幅扫街作品,
击败了另外60000位摄影师,
拿下第一名。
![]()
评审之一Adamopolulos直言,
从无数相片中,
一眼就挑出这张作品,
因为相片的情感非常触目:
“甚至是女孩手指摆放的角度和方向,
都流露着满美感,
这需要有相当的天份和经验,
才能预知女孩的动作并拍出。”
![]()
星期天去过香港的人,
都能看到一个特别的景观。
香港有将近30万的菲佣,
她们平时的劳动非常辛苦。
![]()
到了星期天,
她们就出来,三五成群在一起,
聊天、上网、打扑克,
中午到麦当劳吃饭。
这个宝贵的周末、
成了她们唯一放松的机会。
![]()
和其他菲佣不同的是,
这个名叫Xyza Cruz Bacani的姑娘,
周末都是孤身一人,
背着相机,走遍香港的大街小巷,
与无数人擦肩而过,
用镜头记录这个城市的寸寸流光。
![]()
在她的镜头下,
有明明面对面而坐,
却只顾着玩儿手机的情侣。
两人各自怀揣心事,
任手指在键盘上驰骋…
![]()
从这个角度看上去,
每个人都显得那么孤立。
陪伴自己时间最多的,
是自己的影子…
还有打扮妖冶露骨的女子,
不停地在街边张望,
故意和过路人发生目光交触。
她们的肉体敞开,
心灵却深深闭合。
不得不曲意逢迎…
![]()
公车上一个破碎的眼神,
叫人猜不透里面装着什么。
或许是无意识的一瞥,
或许是想在这个大城市里,
寻找一瞬间的慰藉…
![]()
Xyza Cruz Bacani扫街拍出的照片,
多半带着这种疏离的气质。
黑白色调凸显了,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
无论他们在干什么,
是否在一个画幅之中。
![]()
这种气质只属于 Bacani,
她把它放进城市的白天黑夜,
平淡的日常生活,
那是她感受到的城市体温。
![]()
她喜欢拍摄那些寂寞的人。
因为他们萧瑟的身影,
与身为菲佣的自己,
从这座大城市领会到的东西,
是那样的相似。
![]()
Xyza Cruz Bacani是一个二代菲佣,
母亲8岁就来到香港做佣人。
17岁那年,为了弟弟妹妹的学费,
Bacani也来到了香港。
![]()
她出生的新比斯开省,
一个盛产柑橘类水果的省份,
向香港输送大量的雇佣人员。
许多当地人,
宁愿将自家田地房屋卖掉,
支付中介费用,也要到海外谋生。
![]()
放弃学业,她并不觉得可惜。
家乡是个贫穷落后的小镇,
满足不了年轻的心。
虽然离家时难过不舍,
但一踏上香港地面,
令人惊奇的现代化之美扑面而来,
乡愁立马无暇顾及了。
![]()
Bacani说香港是个神奇的地方,
而且能给她安全的生活。
“我可以自如地走来走去,
不用担心有人袭击我,
但在家时,
白天也不太敢一个人出去。”
![]()
但生活得越久,
她越是能够肯定:
这座城市并不认可她们,
无论生活多久,
她们都是异乡人罢了。
![]()
她非常明确地认识到:
以菲佣身份生活在香港,
毫无自由、平等可言。
“但摄影不一样,
按下快门的声音都一样,
拍照的人们说着同一种语言,
这个时候,
她和那些本土人,是平等的。”
![]()
其实,画画才是Bacani的初恋,
她喜欢把色彩、线条,
搭配在一起的过程。
因为穷,她儿时没能学画。
![]()
上学后,她觉得拍照更适合自己。
同样是构建画面的过程。
它很快,只要摁下快门,
瞬间就定格成永久。
然而一架相机对她太过奢侈。
妈妈也说,
那是有钱人玩儿的东西。
![]()
来香港最开始那五年,
她住在雇主的豪宅里,每周头六天,
都要在清晨起床、做饭、
打扫卫生,洗衣服,带孩子…
周末,就和其他菲佣一样去中环,
消磨一个宝贵但又无聊的午后,
把挣到钱寄给故乡的弟弟妹妹。
![]()
直到她从74岁的雇主那儿借钱,
买下了人生的第一台相机,
生活从此发生了改变。
![]()
每个周末是她最开心的时光,
哪怕前六天再苦再累,
她还是会背着相机穿梭在城市里,
走到腿脚发酸也不肯停下来…
不停地摁下快门。
那仿佛是她心灵颤抖的声音…
![]()
在她的镜头下,
城市偶尔会发出梦想的光亮,
但光亮中是人们彷徨的身影…
![]()
父亲在人群中亲吻孩子,
孩子眼里流露出的纯真,
不知道在这座城市里,
是否有地方可以安放…
![]()
夜幕下,城市浮嚣撼天,
工作了一天的司机,
已经疲惫不堪,
最终在座位上睡去…
![]()
地铁上的人,
彼此之间没有交流,
神情显得格外木讷…
![]()
忙碌了一天的上班族,
早已经没有了体面可讲。
大家萍水相逢,
为生活瘫成一副模样…
![]()
整整一晚上没有生意,
算命老先生只好,
在昏黄的灯光下看起书来…
![]()
空荡荡的大厅里,
一个匆忙而孤独的身影,
不知是去赴一场约会,
还是加班到这时才回家…
![]()
已经是深夜了,
但建筑工人们还在作业,
以城市的巨大楼壁为背景,
如同踩在救生船上…
![]()
在这些照片里,
看不到太多璀璨、热烈,
而是疲惫、孤独和落寞。
但这就是我们的故事…
![]()
作为异乡人,
Bacani喜欢拍摄这样的照片。
她尤其留意反光镜和玻璃,
镜中世界朦朦胧胧,
就如她和香港的关系一样,
伸手可见,却触不可及。
![]()
她的伯乐Rick Rocamora,
在脸书上发现这些作品时,
以为她是在港菲律宾富人家庭的小孩,
拍摄只是打发无聊时光的产物。
得知Bacani真实身份后,
他惊讶得不行:“天呐,
她简直是现代版的Vivian Maier。”
![]()
薇薇安·迈尔,终身职业是保姆,一生拍摄10万张照片,死后才被人发现
Vivian Maier被视作美国当代,
最重要的街头摄影师之一,
终身以保姆为主业,
作品与才华在死后才被发现。
![]()
但Bacani无意以现代版Vivian自居,
她希望以鲜明的风格为人所识,
“让人一看就知道是我的作品”。
![]()
不久后,Bacani的这些作品,
便被伯乐Rick Rocamora介绍,
刊登在《纽约时报》上。
文章还刊发了一大段文字,
来叙述香港菲佣的生存处境。
![]()
这种处境,
Bacani自然比任何人都清楚。
在这群人中间,
她不是一个旁观者,
而是一个亲历者。
虽然她的雇主十分善良,
甚至最初帮她学习摄影,
但她也知道,很多菲佣都有
太多无法用言语表达的难处。
![]()
Bacani曾深入白求恩女性之家,
(安置被虐待移民女性的批护所),
记录了被虐待的移民女佣生活。
在香港,有成千上万的移民女佣,
她们生活在公众视野之外,
犹如“隐身人”在他人家中工作。
![]()
上面照片中 Kuryati ,
是个来自印尼的移民工人,
因被控盗窃正在等候庭审。
![]()
这张照片里的Shirley ,
背部、手臂被烫致三度烧伤,
由于雇主拒绝支付病假工资,
并且终止了她的合同。
Shirley搬进了庇护所,
失业6个月,四处寻求法律援助。
![]()
在目光与镜头交触的刹那,
她的眼神显得如此凌厉,
同时满含屈辱…
![]()
白求恩之家的宿舍中,
有6张双层床。
庇护所提供临时住所与食物,
但并不能从根本上,
改变她们的生存处境…
![]()
这组纪实照片,
揭开了残酷的现实,
反映了菲佣悲惨的生活,
广泛流传,引起了极大反响。
![]()
Bacani因此荣获马格南人权基金,
此前,这个奖项,
仅4 名中国摄影师获得过。
![]()
一方面是平平无奇的菲佣,
一方面拍出如此出色的作品,
这样身份的落差,
自然让Bacani成为媒体的宠儿,
连CNN 也对她进行采访。
![]()
当她用那张小女孩的照片,
一举摘下哈姆丹国际摄影大赛,
第一名之后,
她在展览上踮起脚尖,
挂起了一张张作品,
身后是一声高过一声的赞赏。
![]()
每个看过作品的人,
都不敢相信,
这个从未有过专业训练的小姑娘,
居然有如此敏锐的,
观察力和捕捉能力。
![]()
其实在小猴子个人看来,
这些充满疏离感的街拍,
不仅反映了Bacani的个体体验,
也恰好击中了现代人的心灵。
![]()
从某种程度而言,
在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减少,
心与心之间的隔阂加重。
![]()
人们奔忙于生计,
内心深处却缺乏深刻的慰藉,
从这个角度来看,每个人,
都像漂流在大城市里的浮萍。
![]()
你属于某个城市也好,
不属于某个城市也罢,
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
到哪里都是流浪…
照片里的芸芸众生,
正如加缪那篇著名小说的名字:
《局外人》
![]()
这是现代社会中,
每个人都难以逃脱的孤独感。
因为Bacani对自己的生活,
有着颇为深刻的体验,
才将这种感觉表现得淋漓尽致。
![]()
如今,Bacani再也不是那个,
一周只休息一天的菲佣了,
她已经辞了工作,
回到菲律宾成为专业摄影记者,
用自己的镜头为底层人民说话。
![]()
她说,以后的日子里,
她会用自己的相机,
捕捉更多的可能,
去更多的国家,拍摄不一样的人,
让作品的主题得到延伸。
![]()
如果你在城市的某个夜晚,
独自一人身怀孤独的梦想,
走在回家的路上。
忽然有人冲你举起相机,
那么不用害怕…
![]()
那也许是Bacani在捕捉,
城市里那些无根的心灵。
(责任编辑:程艳红)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佚名,来源:黑光网,来源地址:http://www.heiguang.com/news/hydt/20210720/12738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