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工笔花鸟画家王庆升先生逝世 享年90岁

  • 时间:2022-12-07 09:55
  • 来源:艺术中国
  • 作者:佚名

王庆升

据北京画院发布讣告:著名工笔花鸟画艺术家、北京画院老画家王庆升先生于2022年12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遗体告别仪式将于12月7日(星期三)上午9时在北京昌平殡仪馆(久安厅)举行。疫情防控期间,不举办大型追悼活动。

王庆升(王庆昇)是传统工笔花鸟画的传承者,出生于1932年,1958年在北京中国画院业余进修花鸟画,受教于于非闇、王雪涛先生。

王庆升的绘画继承了宋代院体绘画的传统,在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中,王庆升始终遵循传统艺术的精髓,以传统材料研墨画画,坚持工笔画的传统画法。尊重传统的同时,王庆升也强调艺术来源于生活,他的艺术写生之路从1956年坚持至2000年,数十年的写生成为他绘画创作的灵感源泉。

王庆升 《春风拂栏露华浓》中国画 88x88cm 1978年

王庆升 《国色天香》 140x 680cm 2002年

王庆升画风严谨,善于重彩,工丽绚烂,雅俗共赏,善于描绘安静、富贵、祥和的画面气氛,曾给钓鱼台国宾馆、中南海、政协等机构创作重要作品。

2018年,雅昌艺术网曾因北京画院“技与道”项目,两次深度拍摄王庆生先生,深刻感受到王庆生先生的艺术人生跟他的艺术一样,严谨、精微,对于艺术的技与道,他曾说:无理不能成画,无法不能作画;画有画法,画无定法。

在此再发布当时《王庆升:无理不能成画 无法不能作画》一文,以作缅怀:

记者:王庆升老师您好,能否简单回忆一下,您和北京画院的缘分,与艺术的缘分从何而起?

王庆升:没学画之前,我在中央第二机械部工作,但有一阵因为身体不太好需要疗养,就住进了疗养院,疗养院有一个病友是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的,他平时就爱画画,我看着特别感兴趣,我也跟着画,大约7个月的时间里,打下了素描的基础,这对我一生一熟创作的道路打下最开始的基础。1957年,我偶然间看看到一个展览,有于非闇、田世光、俞致贞等,看到那个展览,我的头脑里一下子种下了要画工笔画的种子,从此就爱上了工笔。

后来就进入北京中国画院进修班学习,进入花鸟组跟着于非闇、王雪涛先生学画。从此我就认准了这一条路走到现在。

2004年,王庆昇创作大幅牡丹《艳溢香融》

记者:最开始对北京画院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王庆昇:现在回想起来,刚进画院,对于非闇先生的印象深刻,我记得他摆一盘花儿。让我们学习画花从素描到颜色的过程,现在想起来非常珍贵。后来我临摹于非闇先生的画,老先生真的是毫无保留的告诉我画面中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有一次他拿着一张画完的绢本牵牛花,对我们说:工笔画要讲究最后填颜色,显得颜色厚重,但是不腻,层次多的话效果不好。老先生教了我们很多绘画的细节。

我是1961年真正进入北京画院研究生班学习,主攻工笔花鸟画,我去的时候是为画院培养接班人,提出的口号叫“抢救传统”。当时于非闇先生不在了,我拜马晋为师,马晋先生擅长的是工笔,后来跟着汪慎生学花鸟,跟着吴镜汀学山水。

但是这个阶段,我没有停止对工笔画的学习,那时候画院可以借老先生的原作出来临摹,我就借于非闇先生、田世光先生、王雪涛先生等画家的画,挂在墙上临摹,通过原作的临摹学习到了工笔画的技法

记者:毕业之后就成为了北京画院的画家? 

王庆升:我们就是北京画院的创作画家,经历了十年之后,才重新开始创作。这个时期要求“做革命人,画革命画”,可是我是画花鸟的,怎么办呢?我就画了《硕果满院》《鸭港之春》等代表作。

王庆升《水果对屏之一》紫霞珠帐 110x39cm 1976年

王庆升《水果对屏之二》红云秋色 110x39cm 1976年

记者:您以您个人的方式,完成了时代要求的艺术创作。

王庆升:后来,北京饭店国际俱乐部要请一些画家作画,我很幸运的被借调去画画。当时在那画画的有李苦禅、彦涵等老一辈艺术家。我记得李苦禅先生一画画,我们就在旁边看,真是收获太大了,老先生也高兴,看的人越多他越来情绪,一边画一边说画老鹰从哪儿下笔,如何完成。

这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我想继续在那里画画,所以报任务的时候就说我想画四条屏的孔雀,因为画孔雀费事,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但是这里有一个难题,那就是我没画过孔雀,也没画过四条屏,从零开始,我学习了田世光先生画孔雀的绘画,拿笔记本一个局部一个局部做记录,鳞片、爪子、羽毛等怎么画我都一一记录下来,我还到动物园去观察孔雀,画速写,再找老先生提意见。

完成了十几幅孔雀的创作,后来国际俱乐部的画画完成了之后,我又到北京饭店。北京饭店这个阶段我跟宗其香先生在一个画室,老先生脾气有点怪,要求不能抽烟、不爱说话、不爱会客才能跟他在一个画室,其他人不去,正好我补了这个空位,这个阶段我把他当老师看待。我向他请教题款、印章等问题,我了解到这位老先生其实很虚心、耐心,但一点都不保守,我画画他看着,提意见,所以虽然我没有在央美读过书,但是我受到了央美老师的指导。

记者:您强调写生的重要性,能否谈一下您对写生的经历和看法?

王庆升:从1956年开始写生,第一张画我还留着,到2002年我70周岁,那年停止写生。这近50年的写生我没有中断过。现在回过头来我自己认为收获非常大,都像有点儿像那个蜜蜂采蜜似的,到各地去采蜜,回来看我那么一大摞写生,都是全国各地写生来的,一笔一画,这些东西是我现在重要的财富,我现在画画都是从那儿找出来的。

“总领群芳” 120x245 cm 1999年

王庆升 《总领群芳》中国画 120x245 cm 1999年

记者:写生归来,进入创作阶段,您的创作的高峰阶段大约是多少岁?

王庆升:我自己总结我自己的高峰期就是在60岁左右,精力好。尤其是68岁至70岁数年间,他给钓鱼台、中南海、政协创作了三幅大型的绘画。其中,中南海让我给画牡丹,我当时我就想着这几张画有一个共同特点,都会挂在重要的国家会议场合,所以画面一定要安静,不能乱不能闹,所以我就遵循着传统宫廷绘画的路子,画面中没有鸟、蝴蝶这些元素。

王庆昇 《天香清艳》 66x66cm 1986年

王庆升 《野卉》 66x66cm 1986年

记者:随着年纪的增长,是不是在绘画上还有改变?

王庆升:回看我这么多年的绘画,我想说齐白石有“衰年变法”,那我是“衰年升华”,方法还是那些方法,怎么样把这些画让它升华?比如我画了一辈子牡丹,墨叶、绿叶、重彩,后来我想我要把牡丹画成成洛阳仙子,把牡丹画在云雾里,在云雾里的牡丹芳跟纸上的大红大绿就不一样了。

记者:您数十年来对绘画的学习和创作是沿着遵循传统的路子一路走来的,那您在教学上对学生有怎样的要求?

王庆升:我要求学生临摹、写生。写生要求讲究章法和法理,无理不能成画,无法不能成画,不能胡来。章法有传统的章法,但是你还可以从生活中继续去总结章法。无论是重彩、泼墨、没骨,这些绘画方法你可以根据你的需要不断改变。理,的重要性还包括修养,理是修养中得来,例如你看书,把这个书理解了,变成你的才起作用。

记者:那您谈到的这个点,我们称之为“技与道”,您认为“技与道”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王庆升:这个关系我想是这样的,你有道没有技不行,缺一不可,互相制约。如果你没有道,你技法再高,品味上不去不能升华,画牡丹就会越画越死,越画越俗,那就是没有道。但是反过来,如果你有想法了,手底下功夫不行,你还是达不到目的。这两个是相辅相成的,不可缺少的。还是那句话,无理不能成画,无法不能作画,二者备画以名家矣。

1994年,王庆升带领北京画院研修生在山东菏泽公园写生牡丹

“艳溢香融”王庆升工笔花鸟画艺术五十年 王庆升在画展开幕式上发言


(责任编辑:董方婷)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逝者|著名工笔花鸟画家王庆升先生逝世 享年90岁,作者:佚名,来源:艺术中国,来源地址:http://art.china.cn/txt/2022-12/06/content_42194968.htm)





大家都在看

最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