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探索

  • 时间:2021-06-05 16:56
  • 来源:华彩河南
  • 作者:佚名

  如许多人所知,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是20世纪60年代在周恩来总理直接关怀下创作演出的,是我国芭蕾舞按照周恩来总理指示“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进行改革的首次尝试。

 

 

  回忆起当时编创的情形,该剧编导之一、中国舞蹈“荷花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中央芭蕾舞团原副团长、国家一级编导、如今87岁高龄的蒋祖慧如数家珍。她回忆,1963年9月下旬,由她编导的芭蕾舞剧《巴黎圣母院》上演后,周恩来总理来看了两次。“第二次来看,幕间休息时,他在休息室对我们说:‘以后还要学习排演外国舞剧,要洋就洋到家……’又说:‘你们现在可以创作革命题材的芭蕾舞剧,比如表现法国巴黎公社的、俄国十月革命的’。”

  任何久演不衰的经典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红色娘子军》几经打磨,甚至在初成时被指存在“只见‘娘子’不见‘军’”的创作缺陷,也成为伴随着该剧流传而被很多人熟知的著名的“梗”。

 

 

  为改变女子芭蕾演员没有脱开柔美特性的表演问题立即采取的改进手段是,全体演员,包括乐团成员全部去山西大同某部队体验生活。主演白淑湘说:“在部队我们学走步、正步、站队、看齐、报数,还学刺杀、学打枪,一天三次,站着、卧着、跪着,各种姿势射击都练,早上起来就瞄准,晚上跟着战士们一块去夜行军,看夜间战士们打靶,白天大太阳晒着,人趴在地上热得汗流满面,很累很累,但收获很大!”

 

 

  作为中国第一部民族芭蕾舞剧,“破天荒”将西方芭蕾与中国革命历史相互融合,不仅需要把历史真实、战斗实践等融入剧情,更需要结合实际创作对芭蕾舞蹈语汇进行本土化创新实践来实现中国芭蕾的革命书写,而《红色娘子军》大胆将中国古典舞、民间舞乃至中国戏曲、武术等动作语汇融入西方芭蕾技巧,这种史无前例的探索,让柔姿铁骨不让须眉的“娘子军”形象深入人心。

(责任编辑:程艳红)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芭蕾舞,作者:佚名,来源:华彩河南,来源地址:)





大家都在看

最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