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儿童美术中基本观念的养成

  • 时间:2010-12-14 07:45
  • 来源:未知
  • 作者:翔子

       美术教育综合了教育学和美术学的相关理论观念,尤其是对儿童的美术教育,对儿童心理的把握更是不可或缺的方面,所以在儿童美术教育活动中单纯的进行技术教学绝不是主要的问题。 儿童阶段处于个人对世界的初步认识中,那么儿童美术所表现的核心问题就是儿童对周围世界的认识结果,单就儿童美术作品而言,其呈现的过程状态与结果状态就是儿童以什么样的态度观念认识世界,表现世界。作为儿童美术活动来讲,需要注意一些基本观念的养成。

      一.美术是什么 对于不同的对象,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不同的,而对儿童来说,应该明确的是美术就是自由的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虚拟世界,虚拟是对成人而言的概念,但对儿童来说,这个世界就是他在进行美术创造活动时的全部。比如儿童画一幅画,那么他就可以在画面上去表现他个人的世界,这个世界可以完全不受现实世界的束缚,通俗的说就是想画什么画什么,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想画成什么样就可以画成什么样。 而一般的家长的概念就是画什么应该像什么。我们常常听到父母甚至是有些教师针对孩子的画说这什么也不像啊,或是说这只小鸟画的真像等等。类似这样的一些观念一旦为孩子所接受,严重者就会像影子一样跟随孩子的一生。画一只小鸟无论是过程或是结果,绝不是为了把它画的很像,儿童在这个过程中创造的是一只属于他心中的小鸟,这只小鸟只存在于孩子的精神世界,而不是去描绘一只现实的鸟,况且艺术形象的鸟完全不是现实世界的鸟,它实际上除了孩子眼中的鸟之外什么也不是,所以切不可用现实世界作为模版去塑造孩子的艺术性思维。

      二.关于对错的观念 我们常常会听到父母对孩子这样说:你画的这个不对,应该如何如何。我曾亲自听到一位母亲对孩子说天明明是蓝的,怎么能画成红色呢。正是因为儿童处在认识世界,形成概念的阶段,所以我们的言辞应该以一种开放的原则而不是用我们自己的概念去封闭了孩子的思维。其实现实只不过是艺术创造的参照,仅此而已,艺术是对现实世界的秩序打乱后的重新组合,这种组合是主观的,形而上的,个性的,而不是对现实世界的复制。在艺术创早中本就无对错,更何况儿童的心理世界,因此只要是孩子自由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就是好的作品,完全没有必要在乎画中的天是不是蓝的,树是不是绿的等等。用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中国画里画竹子从来都是黑的,可谁见过竹子真的是黑的呢。

      三.对儿童作品的评价观念 艺术作品的首要目的或其本质属性就是审美,简单地说就是好看与否。在行的父母总是用好或不好出发来评价,这样的评价恰恰符合了美术活动的本质属性。对孩子的作品的评价也应该用好或不好而不是像或不像来评价,评价本身就是一种对孩子的引导,错误的评价观念只能使孩子越来越背离了美术的本质。正确的评价会使孩子在自己的美术活动中去追求视觉美,从而走向艺术美,这不正是美术教育的目的吗。

      四.美术活动的过程观念 美术活动包括了美术制作活动和美术欣赏活动。美并不仅仅来源于作品,其实让儿童在美术制作过程中体验到美或者是乐趣也是极其重要的,所以一定不能忽视了在过程中培养儿童的审美意识。体验美术的快乐,享受艺术美,使其对美术的认识走向美的道路。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翔子,来源:未知,来源地址:)





大家都在看

最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