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文化:在传承与新变中彰显活力

  • 时间:2022-07-19 14:42
  • 来源:淄博日报
  • 作者:张玉霞 马健 贾梦

  《聊斋志异》作为一部流传至今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历来受到了不少文人、学者的关注。《聊斋志异》的出现,将我国古代文言小说发展到了新的高度,功不可没。

  比如,清代王士祯曾为《聊斋志异》题诗曰:“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时)。”道出了他对这部小说深刻的感悟:且听且看,在这个过程中去领会生活的要旨,能够学会从容自在地面对眼前的事情。

  再比如,鲁迅先生曾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价《聊斋志异》:“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换之状,如在目前”。读者在接触这部小说时,便能耳目一新,如游其间,在狐妖鬼怪的故事中感受人情现实。

  《聊斋志异》与文化传承

  这部小说包罗万象,通过狐妖鬼怪描写了人间百态。蒲松龄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男女之间的爱情、抨击了科举制度对普通人的摧残以及揭露了那个时代封建统治阶级对百姓的压迫。在这些形形色色的故事中,蒲松龄敏锐地捕捉到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并以隐喻的方式向世人呈现出来。

  例如《席方平》中的主人公席方平,为了替父伸冤,以艰难曲折的方式体会到了封建社会的残酷。在整篇文章中蒲松龄塑造了一个不畏权势、勇于抗争的席方平。此外,小说在叙述过程中情节多变,语言上也注重行文的丰富多彩,骈散结合,使文章更加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这些都使整部作品摆脱了文言小说常有的弊病,将我国文言小说的书写推进到了新的艺术高度。这部小说的出现还引起了各种书商的翻刻,成为了当时的“畅销小说”,足见其影响力。而且,在国外也出了几十种《聊斋志异》的译本,享有极高的声誉,这些都是对《聊斋志异》最好的评价。

  曾有人说蒲松龄是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这当然有其道理,蒲松龄能在小说中展现千奇百怪的世界,并将传统文化浇灌其中,包含了深厚的人文情怀,他当之无愧。

  在当今的文化环境中,我们总提倡传统文化要因时而变、顺应时代,懂得“扬弃”。作为优秀的聊斋文化,其内在的文化内容和地域描摹都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通读小说,可以发现蒲松龄除了向读者讲述了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故事,字里行间也包含了对齐地风俗人情的描摹。

  另外,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说,《聊斋志异》还是一部明清史料集。我们从小说的内容里可以看到作者对明末清初社会的政治、经济、风俗、法律等方面的刻画,广阔地展现了当时的社会图景。这些方面无不体现出聊斋文化的艺术和文化价值,其中,有诸多对当今社会仍具裨益,需要后人不断去挖掘和传承。

  在当今时代,我们依旧需要用文艺之光,铸时代之魂。因此,在整个聊斋文化中那些与时代接轨,并且能够指导当下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与内容都值得“古为今用”。

  比如《聊斋志异》中所展现的诚实淳朴、助人为乐、热情无私的品德,这些精神品质与当前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更要将其融入当下的文化之中,赋予这部分聊斋文化新的意义。

  聊斋俚曲亦是经典的聊斋文化。聊斋俚曲是属于当地的一种地方传统戏曲,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蒲松龄集一生之阅历,除了写就《聊斋志异》,他还融合了明清俗曲之精华,完成了十余部俚曲的创作。在当今文化日益繁荣的环境下,聊斋俚曲在长期的流传发展过程中,成为了山东地区独树一帜的群众艺术形式,这些都是“古为今用”的文化内容,聊斋俚曲的独特魅力也为传统的民粹赋予了新的生命与活力,这些无不体现着聊斋文化的艺术价值。



《文化融合》冯佳佳  16岁    

选自《少儿画苑》国际少儿书画大赛


  聊斋文化的传播与新变

  当前网络时代的发展为这些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借助微博、微信等,受众能够更容易地接收相关的文化资讯,了解我国的优秀文化。聊斋文化也凭借网络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不断被年轻人所熟悉。

  进入后疫情时代,国内的很多文博机构都暂停了一段时间,线下的活动也寥寥无几。相比于线上传播而言,公众的参与能够让文化的传播更加广泛。

  聊斋文化想要顺应时代更好地传播和发展,就要融合当前的网络风潮,让过去的聊斋文化在当下也可以焕发新的生机。近两年,日本对于《聊斋志异》的研究不断深入,我们也不能落伍,既要在聊斋文化的弘扬和传播中继续下功夫,也要加强对这一文化的研究和阐释。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很多人都会选择外出学习、旅行。在这一形势下,各个城市也不断创新城市形象,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名片。而这种城市文化的塑造与发展离不开当地的民俗和文化底蕴。文化永远都是一个城市最为核心的部分,是城市风貌的集中体现。

  文旅产业是一篇大文章,影响着城市的形象。想要打造文化IP,需要有牵头的企业或者部门来整合资源,从而可以最大程度地将旅游和聊斋文化结合起来。例如,可以打造具有聊斋特色的旅游生态圈,将聊斋相关的文学、景点、民俗戏曲、美食等融合在一起,突出旅游生态的文化性,牢牢把握住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这条主线。在大力发展文化的过程中以文化IP为核心,借助市场的运营和先导作用,整合各类资源,真正打造让群众喜欢的精品景区和文化大餐。

  聊斋文化与社会价值的水乳交融

  读过《聊斋志异》的朋友应该能体会到蒲松龄对真善美的赞美和对假恶丑的抨击,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蒲松龄在小说中所向往的理想社会恰好与我们当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所以,弘扬和发展聊斋文化对当前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有良好的引导作用。

  想要利用好聊斋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性,可以从教育、影视文化的改编等方面进行。比如,在中小学的教育中可以选取《聊斋志异》的经典篇章让学生们领悟作者对真善美的赞美和向往,从思想方面去引导孩子的价值观。再者,从上个世纪开始,根据《聊斋志异》改编的影视剧数不胜数,即使在当前,我们仍旧可以创新小说中的故事,将至真、至善、至美的内核通过银屏展现给观众。

  此外,还有一部分传统的优秀文化遗产,例如根据小说而来的聊斋俚曲,可以凭借进校园、进课堂、进社区和举办文化节等多种形式去发展好、维护好经典的聊斋文化,让这些传统文化保持生命力,不断传承下去。

  《聊斋志异》这部小说所呈现出来的优秀文化,依然对我们有一定的教育和指导意义。正如清代冯镇峦所言,这部小说:“如名儒讲学,如老僧谈禅,如乡曲长者读诵劝世文,观之实有益于身心,警戒顽愚。”


(责任编辑:董方婷)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聊斋文化:在传承与新变中彰显活力,作者:张玉霞 马健 贾梦,来源:淄博日报,来源地址:)





大家都在看

最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