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论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 时间:2022-05-21 10:05
  • 来源:全息网
  • 作者:李耀


宇宙全息理论是以全息概念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科学,其核心思想是整体中的任何一个部分(子系统)包含整体(母系统)的信息。随着全息理论的发展,教育领域内以现代全息理论为基础,逐渐形成了全息教学论,其已成为现今应用最广泛、最有影响力的教学理论。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子系数(全息元),语文教学又是人类教学的一个子系统(全息元),人类教学又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是人类社会这一大系统中的一个较小的子系统(全息元),同时也是一个开放的全息系统。由此可见,语文阅读教学本身就具有全息性。我们可以说,语文教学信息只有大小、多寡、贫富之分,没有部分与整体之别,任何部分都是整体中的部分,都反映了整体:学习一篇文章,就是进入一个新的天地!替换一个语词,调整一个句序,实际是精神替换和调整

首先,语文阅读文本具有全息性。

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全息性具体表现为阅读文本自身所具有的全息性。创作者往往寓其所处的时代情况、人生轨迹、思想感情于文本中。对文本激活的前提,意味着首先对这些默会知识的激活。只有把握了作者的社会经历、气质、个性后文本才会有血有肉地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波兰尼曾指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通常被描述为知识的,即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这只是一种类型的知识。而未被表述的知识,像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是另一种知识

其次,语文阅读的字、词具有全息性。

文本的全息性是由语言的全息性决定的。海德格尔说:所有存在都栖居于词,所以有了这样的说法,语言是存在之家。汉语言更是如此,汉语言就是一句话,一个词、甚至一个字也是全息的。索绪尔认为,语言作为符号的表达,有两种必要的作用,一种是语序轴的作用,一种是联想轴的作用。所谓语序轴,即语言符号横向结合的顺序:所谓联想轴,即每一个语言符号都会引起纵向的联想并带出与它相近的一系列语言。

那么,全息理论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呢?

一、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解得多,学生阅读得少,教师讲解和学生阅读的目的不是灵活地运用知识,而是为了应对考试、提高成绩。这不仅降低了阅读的实用性,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明显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全息理论充分认识到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独立性,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学习,而不是教师对知识的讲解和灌输。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运用全息理论教学时,教师应注重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进行简单的背诵和默写;督促学生对已掌握的知识进行总结,并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为了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全息理论要求教师转变思维,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通过教学实践落到实处,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创造民主、和谐的氛围,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如教学《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一文时,对贾雨村充发门子这一情节,大多数学生认为贾雨村是个阴险毒辣、过河拆桥、背信弃义的人。教师可这样引导学生:由于门子过于精明,且喜欢乱卖关子,贾雨村这样充发门子是否也能够被理解呢?过于片面地说贾雨村阴险毒辣是否冤枉了他呢?通过创设这种问题情境,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思考,可以激发其自主探究和创新创造的精神。

二、重视对语言规则的理解

全息理论关注的重点是学习方法的科学性、有效性,具体到阅读教学中,则是学生能否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只有学会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学生才能学会阅读。比如,学生喜欢默读,喜欢在阅读过程中查字典,而这两种阅读方法隐含的要求是逐字逐句地读文章。其实,纠结于文章的生字生词难点既不利于对文章整体的把握,又容易浪费大量的学习时间,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对此,教师应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应大声地读出来,尽量少查字典,注重筛选有用的知识,忽略不重要的生词和难懂的长句子,侧重理解文章整体的意思。对于那些生词,可以根据构词法进行推敲,然后根据句子所要表达的内容来推断其意义;对于那些晦涩难懂的长句子,可以把其分解成一个个自己能理解的短句,然后根据上下句确定其意义。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总是会或多或少地误解一些词汇和句子,对此,教师不应直接指正其错误,而应引导学生对误解的词汇和句子进行反复的分析和推敲,直至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对于那些学生很难理解或经常误解的词汇,教师应在课堂上专门拿出时间,鼓励全班学生参与到讨论中,开展"头脑风暴",发散学生的思维,最终解决问题。

如教学屈原的《离骚》时,有不少学生反映这首诗晦涩难懂。若从字面上来看,读此诗确实障碍较多,学生的学习难以顺利进行。因此,教师可采用提问法、讲解法、点拨法,对学生逐步引导,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反复朗读,主动鉴赏,着重理解难词、难句。

三、加强快速阅读训练

快速阅读训练主要在课堂上开展,由教师给出文章和问题,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到问题的答案。其中,文章的选择和时间的控制是关键。文章要难易适中,确保大多数学生能看懂;时间不宜过长,避免学生必须查字典去翻译文章,以锻炼学生猜词和分析句子的能力。不过,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信度,在开始的时候选择的文章可以简单点,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逐步增加文章的难度。教师应鼓励学生尽可能用文章中的词语或句子来阐述观点,以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在提问结束后,教师应着重讲解文章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容易理解错的地方,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再次阅读文章。

如欧·亨利的《最后的常春藤叶》,讲述了一位老画家贝尔曼为了激发生病的琼姗的生命意识,竟半夜冒着风雨在窗外画上了一片永不凋落的叶子。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快速阅读,使学生初步了解小说主人公贝尔曼舍己为人的精神,感知其深刻的世界观及人生观。在快速阅读的过程中,应重点把握扶弱济()困”“窗槛(kǎn等字词的正确读音及含义,并找出文章中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的句子,初步感知主人公的形象特征,进而对贝尔曼给予重新审视,归纳其形象的典型性。

四、建立真实的场景

语言是一门工具,传承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所以说要想阅读得好,除了提高阅读能力外,还应积极了解各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全息理论鼓励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视听教学,通过图像、声音、视频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情境,加强学生对背景知识的了解。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还可以让他们认识到阅读的重要作用。而要想建立真实的场景,单纯地依靠多媒体远远不够,教师应多向学生介绍一些刊物,比如优秀的书籍、杂志和影视作品等。此外,我们应加强教学资源的开发,在学校的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允许的前提下,结合学生的特点和需要,适当地开设学生感兴趣的阅读训练课程。通过阅读训练课程,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对阅读教学的接受程度。比如,可以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理解文章主题。

如教学《智取生辰纲》时,笔者将全班学生分组,四人为一组,并挑选学生扮演文中人物,让他们自己琢磨所扮演人物的性格特征,思考如何表演才能生动形象。剩下的未参加表演的学生,教师可要求他们边看表演边质疑,并提出问题在小组内讨论。

五、重视体验性学习,完成高速重演

这里所说的体验性学习主要指将知识置于其发生的真实世界的情境之中,回复知识与其所发生的情景之间的本然联系。学生对文本的接受过程应该是对作者创作过程的高速重演。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参与到信息领悟过程中,努力建构有意义的理解。而建构的前提则是对文本的激活,这就意味着首先要激活作者,激活其经历、思想感情以及文本的创作过程。如不了解李白被判处长流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西行至巫山遇上大赦、得以放还的经历,就不易体会《早发白帝城》里的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的欢快:不了解唐朝安史之乱前后统治集团政治腐败、聚敛财物、贫富不均之现实,学生也很难理解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深刻。

六、资源提炼,寻找全息元

全息元是构成系统或整体的基本单位。它有两重身份:不仅是整体控制下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而且是相对独立的自主发育单位。阅读文本自身具有全息性。当我们把文本看成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时,构成文本的词、句、段则成了该系统的部分,其内涵和作用必然较以往也随之有相应的扩大,不光能折射知识与内容方面的信息,还能成为能力元情感元价值元,且随阅读主体的个性差异而相应变化。我们的教学若能紧扣这样的全息元,就如打开一扇扇最敞亮的窗户,以最佳的视角与文本展开对话,聚焦文本的全部信息,可以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融合,最大程度地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益。如《孔乙己》一课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句中的大约的确,如果不是设计者独具慧眼,是很难找到这个看似寻常实则内涵极其丰富的全息元的。文中表现的孔乙己悲剧的性格、冷漠的社会、孔乙己的凄惨命运以及他死亡的必然……几乎都可以囊括于大约的确之中。

全息理论释放了学生的智力潜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式的转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对于改进语文阅读教学有着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李耀)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大家都在看

最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