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载的《千里江山图》:当春茶遇上白瓷,你将品到一杯江山
- 时间:2022-05-14 14:35
- 来源:网易号
- 作者:诗词世界
还记得去年除夕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吗?演员们身着青绿服装,作出种种高难度动作,优雅、轻盈、婀娜,观者心旷神怡,惊为天人。而在冬奥会花滑舞台上,同样是这抹青绿色,华丽起舞。如轻云蔽月,流风回雪,令人拍案叫绝。相信您对这两场表演的灵感,而今都已经不陌生了。没错,它来自同一件传世国宝——来自宋代的《千里江山图》。
《只此青绿》,是用身体模拟山峰,表现山川在不同光照下的姿态,而冰上舞蹈中,男伴是山,女伴是水,表现的是山水长达千年的缠绵依偎。
这两场节目让无数观众再一次感慨:中国艺术,大美无言。作为人类文明史上的瑰宝,中国艺术应是每一个传统文化爱好者的必修课。
而且,中国艺术并不仅仅是供人观赏的,它也可以融入生活当中。正如这套千里江山图快客杯一样:沸水翻腾之际,主人家放下手头工作,把快客杯分成一壶、二杯。投茶,注水,合壶盖,高温刹那激发每片叶所蕴藏的宇宙。茶壶又是公道杯,自带滤孔,趁嫩茶尚未闷熟,冲泡4秒立即出汤,分作两杯的鲜灵澄澈。这是在福建德化的一场茶席,沏茶步骤简单利落,把时间都留给了品饮。
主人是当地做茶器的老师傅,被我们笑称为“茶痴”。为更便捷地泡出好茶,他研究遍家藏的各种茶具,专门设计了这套千里江山马克杯。小巧别致,却包含一套完整白瓷茶器。把壶、杯一展,恰好可摆出一幅《千里江山图》。在小小茶几上,也能构筑一方优雅的茶空间。
老师傅说,酒鬼们都有自己的便携酒壶,茶客又怎少得了随身茶具?带上它,千里江山,人到哪茶席摆到哪福建是茶的乐土:出好茶,出好茶器,出“宁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茶”的茶痴。这儿家家户户几乎都有一整套茶具。但离了家,不可能带上“全副装备”;如果用普通杯子泡茶,那味道又瞒不过挑剔的嘴。于是这由茶痴亲自打造,在福建土生土长的快客杯,成了大家解茶瘾的掌中宝。
所谓茶痴,痴迷的首先是茶的本色、本味、本香。比起粗陶的古朴,紫砂的留香,老师傅更钟爱白瓷的不夺香、不串味,与天下名茶皆相宜。绿茶入白瓷,显清澈明丽;红茶则像一团琥珀,气韵醇厚。甘与涩、浓与淡、一切都是它们自然本真模样。品茶真趣,尽在其中。
生在中国三大瓷都之一的德化县,快客杯所用的白瓷注定非凡。它是从宋代至今,对外代表国家形象的国礼;《天工开物》记载:“德化窑,惟以烧造瓷仙精巧人物玩器。”老师傅小时候,就常听长辈夸耀当地得天独厚的高岭土。
如今每次制瓷,他不免赶上十里路去采集。待到入窑,再遵守家传的工艺,进行1320度高温烧制。烧制分为十大阶段,每一段都需人工调节温度的微妙变化,最后方能出佳品。原料与工艺的考究,造就快客杯温润如玉的口感,洁白程度也超越一般白瓷。
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喝茶嘴刁的福建老乡都知道,若手中有天价名茶,那必须用纯净清冽的好水,也要用纯美的德化白瓷器,才不算暴殄天物。
茶因器而入道,道就是化繁为简。快客杯采用“一壶二杯”设计,高度兼备其他茶具功能,让喝茶做到快捷与简单。福建老乡爱喝功夫茶,一顿操劳,只为一口极致滋味。
而老师傅则把泡茶的功夫,内化在快客杯的细节设计上。省事的同时,也大大保留功夫茶的风味气韵,有种“无招胜有招”的境界。细看下,壶的胎较薄,散热性好。高温冲泡不至于闷熟、烫伤鲜嫩绿茶。120ml容量也是精心设计,避免注水过多,破坏理想的茶水比例。
杯子则是厚胎。滚烫的茶温传到手里,只留下温柔的50余度,拿在手中从容自在。且厚釉锁温性佳,更好挽留一盏茶的温度与芳香。鸟喙状壶嘴也是妙笔。经老师傅24小时高温烧制,壶嘴釉面密度升高,让出汤更丝滑,断水更利落。倾茶的瞬间,我已钟情这行云流水、欲止则止的畅快。
因为懂茶,所以无微不至。处处细节,一一照顾到茶的特性,以及人在冲泡、品饮时的微妙感受。纵然是“茶痴专用”的茶器,新手用也会得心应手。而老师傅的客人里,不乏品茶师、茶艺师,他们也赞叹道:遇好茶,是茶客之幸:遇懂茶之器,茶与人皆幸。
茶席上,我唇齿沉浸在茶香的同时,双手总忍不住把玩杯身,让思绪在《千里江山图》上飞一会儿。这宋代传世名画本是长卷。设计者别出心裁,截其精彩部分,分别搬到不同杯上。
在茶叶罐、主人杯,大山有大山的峻拔。在品茗杯,小山有小山的可爱。(小杯转过一看,竟有一叶小舟,颇有“寒江独钓”的意境。)雪白瓷器,一抹苍翠的780°C高温烤画,每个器具都自成风景。而当它们相聚,便是一片延绵千里的群山、烟波浩渺的江河,名画在茶桌上复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