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变潮玩!广州酷女孩演绎百变广彩,花瓶、飞行棋

  • 时间:2022-04-16 10:41
  • 来源:南方都市报
  • 作者:王美苏

      穿越荔湾的大小街道,或许你会与广彩非遗传承人偶遇。帅气短发、大T恤、工装裤……初见广彩第六代传承人何静仪的第一印象是时髦且活泼,很难将她与拥有三百余年历史的广彩联系起来。一谈起广彩,她便眉飞色舞,仿佛有说不完的话。


何静仪在制作广彩

      广彩颜色鲜艳,像果冻一般透明,摸上去有凹凸感。一个复杂的作品,起码要经历三次烧制。烧制过程会出现不可控,越大的作品风险越大。有时一个大瓶子费时大半年画成,烧制过程中断成两半,一番心血便付诸东流。

      这是一门极为脆弱的技艺,却需要制作者拥有极为坚韧的心智,接纳这种巨大的不确定性。

      十几岁时,何静仪常常跑到姑姑何丽芬家看她数周绘制一个盘子,这种孤独的坚持仿佛让时间按下了慢放键。受姑姑的影响,她踏入广彩的世界,将广彩变成玩具、挂饰,让这门技艺不再孤独。

      学广彩十五年磨一剑

      幼年时,何静仪常常去姑姑何丽芬家里看她画广彩,由此对广彩产生了兴趣。虽然家族从事广彩行业多年,但活泼好动的她并没有选择直接入行,而是找了份销售工作。后来,何丽芬接到的订单越来越多,常常通宵赶货,何静仪心疼她太辛苦,才辞去工作回到家里,闭门学习广彩技艺,一学就是十五年。

      回望那段学习广彩的日子,何静仪觉得就像个机器人,工作很闷、很累。广彩厂是流水线作业,每个人做一个工序,填几笔就可以。将这一过程应用到练习中,每一道工序至少要重复半年甚至两三年才能达到熟练,让肌肉形成机械记忆。

      学习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日复一日朝九晚五的枯燥训练,无法自由地做自己喜欢的作品让何静仪倍感折磨,也让她对自己是否真正热爱广彩产生了怀疑,“冷静”了几个月。

      “我不是不喜欢广彩,只是想做自己喜欢的东西。”认清内心的何静仪回家后主动跟姑姑商量,想做一些自己的东西。何丽芬则认为,当下最重要的是先把传统技艺学扎实,达到独立创作水平后再创新也不迟。在姑姑的劝说下,何静仪决定继续打磨技术,再坚持一下。

      七年闭关修炼终出师。何静仪出门参加表演时,很多人围着她看,好在动作已经烂熟于心,一点也不害怕出糗。“现在想起来,才明白姑姑的严格要求确实是为了我好。”她总结道,学会技艺是很快的,基本一个体验课就可以有所了解,但是要想把这个动作做好,需要不断磨炼。

      传统技艺虽熟稔于心,但何静仪没有囿于此,而是在广彩传统纹饰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创新,尝试将传统图案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广彩是一种传统工艺,必须做成传统的样子”“这些东西太跳脱,跟广彩没什么关系”……一开始由于经验尚浅,很多想法在与长辈沟通中不了了之。

      

广彩飞行棋

      后来,她在广美研修班进修,将广彩与桌游融合,提出了制作广彩飞行棋的创意,得到了学院老师和长辈的赞赏,同样寻求创新性传承的何丽芬是其中之一。

      在研修班上,何静仪尝试将广彩融入现代家居设计:用陶瓷做出牛角、羊角、鹿角的样式,在外立面画上广彩的图案,制作成一系列精致的家居壁挂。不仅可以插花,还可以挂上4公斤的衣服。

      

广彩制作的家居壁挂

      在清代,广州是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频繁的中外交流催生出广彩这一民间工艺。那时广彩多根据外商的审美和需求定制而成,纹饰图案随着不同时期人们审美观的变化而变化。技艺本身的时代性,让何静仪将现代审美融入广彩的念头更为坚定。

      然而入行不久的一次调研让何静仪感到危机重重。她常常问身边的人对广彩的看法,很多人的回答是:“太老了,家里不会摆”。有能力购买并且喜欢、愿意购买精品广彩的人相对少,而如果作品不符合这个时代的审美,无法在市场流通,手艺人就没有生活,广彩的传承也会断层。

      在她看来,广彩不一定只是观赏品、收藏品,也可以是玩具。摆脱广彩只是“花瓶”的看法,她带给广彩更多的实用价值:开拓符合年轻人审美的茶具、杯具,陶瓷的刮痧板;将广彩融入书签、扑克,耳环、项链等文创产品。

      虽然看起来很小,但制作起来却很不容易,甚至更难。一套项链要画上数个小时,还要拿去烧制、配上链子,售价只要几百元。虽然销售市场很好,但制作成本高且耗时。

      为了避免瓷器易碎的性质影响广彩文创的使用,她还专门对瓷胎的材质进行了研究与创新,加入金属成分,让产品更安全坚固。

      几乎每隔一段时间,何静仪都会去一趟景德镇,广彩的原材料便来源于此。“做广彩,不只是绘画,瓷胎本身也是一种工艺。”何静仪认为,除了对广彩绘画工艺进行深入研究之外,学习它的材质、烧制温度等基础知识也很有必要。

     “现在有很多所谓的‘陶瓷’,加了其他成分,和真正的陶瓷不一样。而不同的材质会影响上彩之后陶瓷的颜色变化,在烧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可控,要提前对材料有基本的认知。”她补充道。

      设计风格也随时代变迁。比如广彩扑克牌,一边是传统的广彩人物,一边是现代的形象;像积木,拼完之后是广彩瓶子的样子。“我觉得挺有乐趣的,工艺品跟游戏做结合,又能玩又能观赏。”


广彩“上上签”系列书签

      何静仪还将盲盒与广彩“上上签”系列书签结合,不同的签号对应不同的“上上签”,画面上则将广彩纹饰与广府文化融合,绘出狮头、早茶、花城等。去年11月,“大湾区哥哥”组团到广州永庆坊录制《大湾仔的夜》,林晓峰还在何静仪的摊位上买了几套“上上签”系列书签。

      “很多人提到广州,只想到广府美食,其实也可以将非遗作为一种标志进行推广。”何静仪说,在人们旅游时,也可以通过收藏广彩邮票或明信片纪念这一段旅程,不仅仅只满足口腹之欲。

      1986年,广彩厂招收学徒,要求年龄在20岁以下。那时何丽芬已有21岁,年龄超过了标准,但由于从小喜欢绘画、美术功底好,她被破格招入广彩厂,做了两年学徒。

      白天努力学习填颜色、勾线条、做造型等传统技艺,业余时间跟随绘画老师学习绘画技巧,几乎每个星期都要考试、测验。两年后,何丽芬按照时间完成了三个瓷盘作品,凭借高分进入了对技艺要求更高的“精瓷班”。

      出师不过意味着刚刚入门。“学广彩十年磨一剑,两年连最基础的都没完全学会。”直到现在,何丽芬仍然坚持每晚做广彩,有时还会做到深夜十二点。

      一些异形的瓶身设计比起平面设计的难度更大,绘制也更难。不仅要脑力,还需要体力才能扶住作品。一旦烧制出了问题遭遇瓶身断裂,大半年的心血便付诸东流。可以说,每一次创作都宛如一场不知胜率的“赌博”,但她从不放弃尝试。

      20世纪90年代末,广彩不再出口,市场持续低迷,人们陆续从广彩厂离开,多数人不再以此为生。那段时间,同期的60多个学徒中,只有何丽芬一个人坚持做广彩。

      1998年,她离开广彩厂下海创业,带着广彩技艺入驻了芳村的花鸟鱼虫市场。没有任何准备,创业就开始了。好在开店筹备期间,她就接到来自广东省博物馆的第一个订单——纪念黄花岗起义90周年的一百多件广彩作品。

      有了几万元的“第一桶金”,何丽芬心里有了底,几乎是全情投入。与市场一线的深入接触,带来最明显的变化在于设计风格。以前的产品以出口订单为主,客商要什么就得做什么,但是在创业后,何丽芬敏锐地觉察到,市场需要更多生动灵活、贴近国内市场的产品。

      她开始根据中国人的审美设计作品,将国画的写意技法融入广彩作品中。以往传统广彩作品大多比较图案化、程序化,且画得很满;融入国画绘画技法后,广彩不仅画面更加生动活泼、有意境,还能更好地表现中心主题。

      有时,何丽芬还会把工作台搬到店前,一边画一边和到店的客人沟通,抓住了解市场的最佳机会。“只学广彩技艺是不够的,如果不了解市场、不变通,就会一直停留在原来的阶段。”一如何丽芬常常挂在嘴边的话:市场是最好的评委。


何丽芬在制作广彩

      非遗的传承与创新相辅相成,共同让古老的技艺焕发新生机。

      推陈出新带来的成就感难以估量,难熬的是潜心练习技艺的那段日子,多是枯燥的灰白色。画一片叶子,就可以练几天。很多人接受不了这种枯燥、寂寞的学徒生涯,没出师就离开了。

      何丽芬直言,很难想到静仪能够坚持这么久,一天在工作台前坐十几个小时。“开始那几年,我让她不断地画那几个题材,她都画烦了。有朝一日她会明白,就像少林子弟为什么要挑水、砍柴呢?其实是在练功。等到能够轻松驾驭基本的花色,就练出来了。”

      除了何静仪之外,何丽芬的女儿程施颖、大徒弟刘圣悦也加入广彩传承事业中。因为性格、绘制风格不同,在传承方式上也有所差异。

      “传承的前提是让更多人了解、喜欢,必须要有对应的传播渠道。”何静仪认为,从商业上看,广彩精品很精美也很值钱,但是很难传播,不容易获得年轻人认同。反而需要找一些耳环、项链这些日常使用的小切口,让大家先了解广彩。

      为了扩大传播面,何静仪还和广东工业大学合作推出名为“广彩瓷”的订制app。人们可以通过app了解广彩的历史、工艺、花纹,还可以自己用素材拼贴设计一个广彩盘,还可以下单订制。

      “吸引-了解-认同-学习”是何静仪拟定的传承路径。她针对广彩爱好者开设了一到两个小时的体验课,可以根据需求选择是画瓷盘,还是画书签。教授他们技巧后,就可以自己发挥。“不少学生都很接受这种方式,有自己的创作空间,所以也有所期待。”

      这种模式也走进了大中小学。然而总是体验的人多,从业的人少。“很多人学习广彩是出于爱好,最多在闲时做副业赚一点手工费。”何静仪坦言,真正谈到从业,要近十年的闭门苦修,生活费用难以负担。学成后靠手艺赚钱,做不成精品出不了名,作品卖不出去,就没有经济来源,这一系列都是阻碍。

      “改变怎么都需要一点时间,这几年来,对于非遗的关注已经多了很多。”她依然相信,通过各方的积极传播,一万个受众里总会有人愿意成为传承人。

      历史上,广彩瓷器曾因西洋商人的需求而大量出口。广彩瓷器题材广泛,色彩鲜明。其烧制技艺主要包括彩绘颜料制作、彩绘工具运用、封金“斗彩”技艺等。彩绘类型可分为手工彩绘、定烧彩绘、积金彩绘、岭南画派彩绘四大类。广彩瓷器品种繁多,主要包括日常用具、陈设及玩赏品、文具和娱乐用品、宗教法器等。

      广彩瓷器有三彩、五彩、珐琅彩等不同的种类,还仿照西洋画法制成独特风格的彩绘瓷器。其烧制技艺根植于民间,体现出中西彩瓷技艺融合、颜料制作独特、岭南文化特色浓厚、彩绘手法和题材内容丰富这四大特征。


(责任编辑:董方婷)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非遗变潮玩!广州酷女孩演绎百变广彩,花瓶、飞行棋,作者:王美苏,来源:南方都市报,来源地址:)





大家都在看

最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