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 |报告文学的春天来到了 ——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 【一百九十四】
- 时间:2024-12-09 09:58
- 来源:会员中心
- 作者:2855510
郭进拴 |报告文学的春天来到了
——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 【一百九十四】
《鲁山脱贫大决战》
——一部鲜活感人的“中国故事”
作者/新声
青年作家郭方向洋洋81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鲁山脱贫大决战》书写了河南省鲁山县扶贫攻坚战取得重大的业绩,诠释了鲁山经验的丰富内涵,厚重扎实,感人至深,又充满思辨精神,是真正体现时代精神的中国故事。
《鲁山脱贫大决战》聚焦扶贫一线的工作者,通过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写出了一种伟大的精神和力量,而这正是我们打赢这场扶贫攻坚战的根本所在。做为一个青年作家,郭方向在描摹人物和挖掘故事细节方面充分体现了自己的优势,方言的融入也增添了作品的趣味,那些行走在田间地头的人物在语言里生动鲜活、个性鲜明,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当然,这些一定源于扎实的采访,作家对鲁山人民的情感,以及他创作经验的积累。更难能可贵的是,《鲁山脱贫大决战》体现了现实主义品格,充满实事求是的态度,作者对一线扶贫工作者充满感情,但并没有过多的拔高,对扶贫中出现的新问题也进行了记录和反思,这种书写对于中国的扶贫攻坚事业而言更是具有特殊的现实性和启示。
近年来,随着精准扶贫方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乡村面貌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新时代召唤作家聚焦于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鲁山脱贫大决战》这一部反映精准扶贫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脱颖而出,丰富了乡土文学的内涵和表达。
书写大时代,需要具备足够的思想穿透力,如何穿透繁杂的现实,在零碎的细节中把握时代的总体性特征、理解时代的精神内涵,对作家而言有相当的难度。善于将精准扶贫给当下农村、农民和农业生产带来的变化置于丰厚的历史土壤中进行表达,是新时代扶贫文学的一个特征。郭方向81万字的《鲁山脱贫大决战》本着“为时代立传,为乡村写志,替农民发言”的宗旨,将重点放在精准扶贫上。当精准扶贫被置于阔大的历史背景下,鲁山县也成为当代中国乡村变迁的一个缩影。郭方向的《鲁山脱贫大决战》将当下置于更加悠远的历史时空,把乡村扶贫工作中的每一点变化都纳入正在进行的历史进程,在宽阔的历史视野中映照出新时代的生机与力量。将精准扶贫工作置于较为宏大的历史背景中,有利于在更深广的意义上理解新时代乡村的特征,建构乡村审美经验。这是一部鲜活感人的“中国故事”。它以一个个牵动人心的脱贫事例,展现了中国大地波澜壮阔的扶贫开发热源,从而为中国脱贫留下了一部鲜活的形象史,也体现了中国对全球减贫事业做出的人类贡献。可以说,这部作品凝聚百姓心声,传递中国情怀,是一部充满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的恢弘之作。
《鲁山脱贫大决战》是一部庄严厚重、气势恢宏的文艺扶贫力作。该作品以我国“脱贫奔小康”这一伟大社会现实为题材,用报告文学的形式,向全世界展现我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走过的脱贫之路的艰辛及其巨大成就,尤其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精准扶贫的现实行动与重大进展,改善民生、带领全国人民实现小康社会的决心与力量,对于弘扬昂扬向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积极意义。
青年作家郭方向不畏难、敢担当,两年多的时间里,行程6万多里,采访1000多人,创作出这部全面反映我国脱贫攻坚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这部作品既真实、全面、生动地描述了我国扶贫工作取得的伟大功绩,也充满着思辨和温暖,是一部有历史纵深感和现场感、有血有肉的报告文学作品。
驻村干部大都是从城市到农村开展扶贫工作的,“外来者”视角就成为当下扶贫文学的主导性叙事模式。但是,外来者如何才能真正进入乡村内部,关涉到文学呈现出怎样的乡村经验,如果仅仅停留在无关痛痒的外来者视角或者机械的政策解读层面,就会影响写作的有效性。《鲁山脱贫大决战》将基层驻村干部的成长与乡村面貌和村民命运的改变结合在一起,反映出扶贫工作既是帮扶他人的过程,也是自我成长的机遇,体现出为人民服务的时代内涵。同时,《鲁山脱贫大决战》并未停留在对国家帮扶政策的解读上,而是试图表明,政策的外在力量与农民内生力量的结合才是实现脱贫的必由之路。这些扶贫干部和乡村中坚力量交相辉映,共同建构起新时代社会主义新人形象。
火热的现实和身临其境的生活体验提供了大量崭新的文学素材,《鲁山脱贫大决战》中不少故事都直接源于作者的采访日记或访谈等第一手资料,这是时代与生活的馈赠。在充分把握时代精神的前提下坚持个性化表达是新时代扶贫文学的一个特征。《鲁山脱贫大决战》聚焦精神扶贫,既具强烈的时代特征,又有作家鲜明的个人烙印。
艺术形式上的创新与探索也丰富了《鲁山脱贫大决战》的美学特质。扶贫工作有严格的组织程序和工作流程,有明确的工作任务和考核目标,如果没有独特的艺术眼光和感悟力,很难讲出好故事。《鲁山脱贫大决战》一改就事论事的写法,不仅让作品更好看,在艺术形式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新探索。
乡村前所未有的发展,已经深深嵌入中国现代化的整体社会图景,对新世纪乡村的文学想象也远远超出20世纪乡土文学的启蒙模式、浪漫田园模式和社会主义新农村题材模式。如何理解和书写当下乡村的新变化,则是每一个写作者需要面对的新课题。
郭方向的长篇报告文学《鲁山脱贫大决战》是一部鲜活感人的“中国故事”。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