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十二】

  • 时间:2024-07-30 11:10
  • 来源:会员中心
  • 作者:郭进拴

  郭进拴|报告文学的春天来到了

  ——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成立10周年工作回顾【十二】

  

  1993年9月22日下午,我们从郑州出发,夜宿林县林虑宾馆308房间,见了林县县委宣传部的李科长,并和林县著名作家崔复生长谈到凌晨1点多钟。9月23日,林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张运山接受了我们采访,并派办公室刘主任将我们送到史家河,采访了王发水、郭双成、郭起福等著名企业家。

  1993年9月27日下午,史家河企业集团总公司总经理王发水派人派车,领我们参观游览了红旗渠的青年洞,我们还兴致勃勃地登上了一线天,游了凌云亭、神仙路、凤凰台、聚仙洞、双龙洞、修行洞等景点,返回时又参观了红旗渠分水闸和红旗渠纪念馆。那时的红旗渠纪念馆只有几间平房,陈列了一些纪念品。

  土生土长,一天也没有离开过太行山的林县人民的作家崔复生在他的长篇小说中写道:“你见过太行山吗?它在地球上屹立了亿万斯年,无数次的地壳运动,无数次的大地裂变,无数次的日锤月锻,无数次的雨蚀风化,坚韧,坚毅,坚强,坚定,这就是太行山的性格,这也是世世代代与太行同在的林县人的脾气。”

  20世纪70年代初,周恩来总理曾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河南林县红旗渠。红旗渠开辟难度非常大,所以人们把它和中国的长城及埃及的金字塔等七项并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据介绍,红旗渠是林县人民于1960年2月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盘山开凿修建的,它的总长近2000千米,从山西省平顺县侯壁断下引漳河水入林县,渠高约4.3米,宽约8米,引水量约18.3立方米/秒。整个工程持续了10个春秋,勤劳勇敢的林县人民,逢山凿洞,遇沟架桥,硬是削平了1250个山头,架设了151座渡槽,凿通了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1640万立方米,用工14000多万个。有人打了个比方,如果把所有挖砌土石垒筑成宽2米,高3米的墙的话,可以纵贯祖国南北,把广州和哈尔滨连接起来。全县形成了引、蓄、提相结合的水利网,建水库、池塘400多个,建中小型水电站80多个,灌溉面积40万亩,解决了人畜饮水的困难,并提供了工业用水。

  古有“愚公移山”的故事,现有林县人开辟“红旗渠”的精神,这条人工天河向世界展示了林县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丰功伟绩,闪烁着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风采。

  红旗渠构筑在风景如画的太行山悬崖峭壁之上,达到了“雄者愈雄,险者愈险”的审美高度,给人以巨大的震撼,其工程量之大,工程之艰巨,工程美学价值之高,堪称世界奇迹中的奇迹。

  现在的林县改成了林州市,我们上次看到的分水闸和红旗渠纪念馆建成了规模宏大的分水苑风景区,这里是一处园林式景区,也是红旗渠总干渠分为三条干渠的地方,距市区18公里,位于林虑山北部向东分支的大驼岭、猫儿岭之间凹腰处,原名"坟头岭",后因之改名为"分水岭"。这里各景点排列有序,规划严整,翠柏簇拥,渠水奔腾。真可谓"山水秀丽",令人"心旷神怡"。

  "分水苑牌楼"是红旗渠风景区的第一景,也是进入分水苑风景区的大门,为仿古式山门牌坊,由安阳市园林设计室设计,林州市红旗渠施工队承建。1994年3月破土动工,同年7月主体工程告竣,共投工日2000多个,投资10万余元。正门高8.5米,两侧门高 6.5米,总宽度10米,整座牌楼由4根直径0.7米的褐红色圆柱托起,正、侧门全部用棕黄色琉璃瓦封顶。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正门座斗枋正立面是片金跑龙彩画,下口枋立面是草龙和玺彩画。绘画精细,制作精美; 雕梁画栋,光彩夺目;民族风格,古朴典雅;结构精巧,造型秀丽。

  2014年5月1日,红旗渠纪念馆新馆隆重开馆。

  10年修渠,荒岭秃山头见证了一代红旗渠人奋战太行;两年改造,红旗渠景区目睹了当代红旗渠人扮美太行。现在的红旗渠畔争奇斗艳,处处芳菲,一代人的梦想实现了,又一代人的梦想开启了……

  2011年4月,经20余年滚动发展的红旗渠风景区迎来了第14个国家级荣誉称号——被国家红办命名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以此为契机,红旗渠风景区迅速启动了整体升级改造项目,并列入安阳市“十大文化旅游工程”和林州市“旅游重点建设工程”。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本网站”。





大家都在看

最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