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楷书

  • 时间:2021-03-18-08-32
  • 来源:全息网
  • 作者:程艳红


  
        楷书肇始于汉、魏的史实.古人早有论述。晋卫恒《四体书势》说:“上谷王次仲始作楷法。”齐王僧虔《名书录》说:“上谷王次仲,后汉人.作八分楷法。”王次仲创造的楷书,虽然失传了,但是魏太傅钟繇的《宣示表》、《荐季直表》、《还示帖》、《白骑帖》等承袭有序。与钟拣同郡同学又并称的,有胡昭。胡、钟字体相同。仅有肥瘦之分。可见钟、胡的楷书,在当时已经成为上流社会通用的字体。
        到了晋代.晋武帝立书博士,设弟子员,用钟、胡的价书教学书法,掀起学书的高潮,造就了西晋那样多的著名书法家,并形成了一些书法望族。晋朝南迁后:“东晋人士,互相陶染”,仍以能书为高雅;朝廷用人也以善书为贤能。从而促使书法大发展.而楷书也随之趋于成熟。王羲之跟卫夫人学习钟薪的楷书,并与其子王献之加以临摹改进,使之成为完美的正规字体,遂奠定了楷书的正宗地位。
         在南北朝时期.南朝继承魏、晋书法传统,传习钟、王一脉相承的楷书,以至于把书法当作文明的标志,当作抵制异族统治的精神武器,拒绝北朝学书的诸求。北朝由于混战,文化艺术遭到严重破坏,书法陷人倒退停滞的状态。鲜卑拓跋氏建立北魏朝.从平城迁都洛阳。由于向南朝请求书法被拒绝,在多朝建都的洛阳京城,由西晋时兴的钟、胡新字体,倒退到又学用隶、楷过渡书体,留下了粗犷俗拙的魏碑。
        隋朝建立后,文化艺术向北回迁,北方人都以能学到南方的成熟楷书为幸。王羲之的七代孙智永北上传授书法,欧阳询、虞世南等人亲聆教海。到了唐代,唐太宗仿效晋武帝推行新字体的正确做法,吸取南朝历代沿袭先进字体的历史经验,尊王羲之为书圣,并带头学习宣传书法,促进书法迅猛发展,很快改变了广大地区长期学用过渡书体的落后局面,造就了大批擅长楷书的书法家,促使书法又一次升至高峰,而且使得书法传播域外,促进邻国文化艺术的发展。
        但是,经过五代之乱,书法师传手授的笔法“中绝”,楷书因为法度严谨,徘徊下滑的情况更为明显。宋代的米莆集古字而得法,却主要表现在行书方面。黄庭坚是书法“尚意”的典型,其楷书结体新巧俊美,为人仰慕,但运笔顺锋牵掣而少变通.被米芾讥为“描字”。元代赵孟倾和鲜于枢的书法造诣最高,鲜于枢观泥路曳车而悟得笔法,却主要表现在草书方面,其楷书流传少见。赵孟颓书正如其书论所言“结字亦须用工……用笔千古不易”,把楷书的结体写得精巧娴丽,为后人临习不辍,但笔法单调滑熟,为后人所讥;而其衰年变法后,也只留下《重书天冠山》等几帧超逸的行草作品。明代的董其吕是书法“尚态”的典型,其楷书结体新巧秀关,但笔法单薄绵弱。文征明的小楷几叮与前贤媲关,但大楷笔法凝滞不活。总之,书法妙在笔法,巧在结构,“然结构之道,所重者,尤在乎笔法之精妙也”。因而,楷书在笔法失传以后,形成徘徊下滑的情况,显然是不可避免的。
        清代,由于人们对书法更加隔阂,加之满清的残暴统治,以致楷书结体的新巧也丧失殆尽,蜕化成“馆阁体”。反“馆阁体”的人士,“欲变而不知变”,竟以丑怪为美奇,或以古旧为高新。尤其是阮元既无视南方也有滞后的古拙书体,又不顾南方的先进字体,是由北方人士南逃带到江南的,隋朝统一全国后,这种先进字体很快传回北方等情况,妄把北方的古拙书体与在南方发展成熟的字体对比,抛出了“南北书派论”的谬论。康有为驳斥了阮元的谬论,却提倡“尊魏卑唐”,竟把粗俗的隶、楷过渡书体魏碑,夸得比最规范完美的唐楷还高妙,混淆是非,加重混乱。阮元、康有为的学说,因为出现在书法空前困惑的时代,容易蛊惑人心,所以造成的危害特别严重,其影响直至现代。
        现今由于钢笔代替了毛笔,加之阮元、康有为等人造成的混乱未能消除,以致自“书法热”出现以来,在历次的书展中,楷书一直处于“有亦不佳”、“正书不正”的尴尬状态。楷书是书法的基础,楷书如此衰落,出现“真草偏枯”,楷、行、草、隶杂揉,杂体俗字充斥展庭。以至酿成书法形盛而实衰的反常情况,就自然见怪不怪了。可见有志继承书法艺术的人士,应当正视书法的历史和现实情况,结合文化学习和日常应用,首先临习楷书,打牢基础以后,进而学好其他字体,成为名副其实的书法家,为书法艺术的复兴繁荣做贡献。
        楷书的特点,《书谱》精确地指出:“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楷书“以点画为形质”,不仅与草书以“使转为形质”,篆书以线条构成形质不同,而且与隶书以点画构成形质的情况,也有明显的区别。楷书不惟把隶书的一些笔画变成了“点”,而且其点画还是以书法的‘.八法”写成的,点“如高峰坠石”,画“如千里阵云”,以这样精妙的点画构成了字体的完美形质。至于楷书以“使转为情性”的写法,是遵照书艺“达性通变”的原则,采取八法的变化笔法而运笔用锋,通过“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的书写,表现出楷书艺术的情性。
        楷书的字体形态,虽然被历代书法家写得千姿百态,书体纷呈,但是其基本形态,则是由隶书的方扁形先变成方形,后由方形递变成长方形,并由相背形发展成相向形。楷书结体在不断的演变中,既变得宜于书写,又增强了艺术审关,并与“黄金分割率”相吻合,成为适用而完美的字体。可见进行楷书艺术创作,必须重视结体形态的完美,而以丑拙古怪为美妙新奇等议论和作法,显然都是不正确的。


(责任编辑:程艳红)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作者:程艳红,来源:全息网,来源地址:)





大家都在看

最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