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洁:文字的使命是对时代的敏感洞见

  • 时间:2023-03-22 16:39
  • 来源:中国青年作家报
  • 作者:方婷

王洁,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副秘书长,出版有散文集《六月初五》《风过留痕》,长篇小说《花落长安》《花开有声》。作品曾荣获第八届冰心散文奖。

 

在王洁眼里,朋友圈是当下展示生活的窗口、观照他人的万花筒、自我与他人直面的对话空间……作为网络时代新诞生的一个社群,朋友圈极为生动地呈现着当下信息媒介、生活场景的嬗变。

“我想这是文学作品无法回避的一个选题。”王洁将目光投向朋友圈,洞悉其中的爱、痛、利益、欲望、希冀,写下由“贺国璋的朋友圈”“李淑娟的咖啡馆”“秦绍东的茶园”三部分故事组成的《你好,朋友圈》,讲述信息社会的都市男女如何面对诱惑与考验,如何从迷失中清醒。

信息化时代下,社交媒体的万箭齐发

身处信息化时代,王洁敏感地观察到,随着社交媒体越来越便捷,信息的获得成本不断降级。与此同时,爱情似乎也开始降格,保质期变得“彩云易散、玻璃脆”。

这让王洁的心中萌生了一个想法:创作一部以新媒体为窥镜的作品。除了朋友圈,她还考虑过直播和短视频。为了确定最终的选题,她开过几周直播,拍了一些短视频。在进行沉浸式体验的那段时间,她发现直播和短视频都“不太容易沉淀”。因此,王洁又选择朋友圈作为作品的载体。

在《你好,朋友圈》的创作前期,王洁几乎机不离手,每天刷朋友圈的频次很高。观察身边人在朋友圈里展现的生活与人际关系,对她来说,朋友圈是一个随时可以回看和调取的“素材集散地”。为了更好地分析那些喜欢发朋友圈的朋友的心理,她还看了《九型人格》《人性的弱点》等心理学经典作品。“闺蜜说我几乎转型成为心理导师了。”王洁笑道。

“朋友圈是一把剪刀,人们可以操控它,把想建立的人设像剪纸一样立起来。”在王洁笔下,被刻意剪辑过的朋友圈,总是充满着诱人的浪漫与烟火气;仅对方可见的设置,也让两性试探的朦胧神秘变成了不言而喻的暗示。

暧昧始于点赞,共情来自私信。《你好,朋友圈》中的贺国璋,就是被朋友圈的虚幻表象不断裹挟的典型。从最开始在微信群里的互动,到后面在朋友圈的不断点赞与关注,面对杨季兰的种种示好,贺国璋丢盔弃甲、节节败退,最终走向出轨。对于贺国璋的选择,王洁的评价一针见血:“说到底,贺国璋是一不小心被人性的弱点所俘获的囚犯。”

“以前,我们一低头,就能看见自己的心;一侧身,就能拥抱一个男人的心跳。如今,我们低头看见的,是手机;侧身抱着的,依然是手机。”王洁将笔锋指向被媒介深层改写和塑造的现实,发出诘问:眼的功能被不断涌现的新媒体延伸千里,心的归途又在何处?

当普通人遭遇媒介化社会,在破碎中重建生活

“我亦不能免俗被信息革命的洪流推着向前,有时深感畏惧——那黑水一般从四面八方涌来的信息,拍打着我们弱小的船儿。”和大多数人一样,王洁也在飞速变化的世界里感到困惑与惶恐,她将其总结为“普通人遭遇媒介化社会时产生的化学反应”。王洁解释说,所谓媒介化社会,是指全部的社会生活、社会事件和社会关系都可以在媒介上展露的社会,“媒介的更新迭代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在日复一日地塑造我们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

“《你好,朋友圈》里的一些情景刻画和重要事件,其实是我们身边大部分人生活的重现。”对王洁来说,写作的灵感,一半来自生活的赠送,一半是自我的思考。也正是基于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她用娓娓道来的笔触,把媒介化社会对普通人情感的冲击写进了《你好,朋友圈》。

在书中,李淑娟通过朋友圈找到了丈夫贺国璋出轨的证据,她的婚姻因此被击碎。离婚时,她哭得像个无助的孩子。李淑娟的闺蜜谢冰冰,放任自己遨游于朋友圈的情山恨海,遭遇有妇之夫张普仁原配的“街头暴打”,成了网络围观、网络暴力的对象。

“此刻的她们,都是被生活这方石磨碾碎的细细的粉末。只不过,能不能拿来搓成一张饼,就看怎么去面对反复的揉搓和火候的炙烤了。”被朋友圈荡起层层涟漪的生活,如何从破碎中拾起重建的希望?

显然,谢冰冰和李淑娟选择重建生活的模式和路径是不一样的。由于发现自己怀孕,谢冰冰再次回到并未离婚的张普仁身边,哪怕给不了孩子一个正常的家庭,最终完全丧失了自我。离婚后的李淑娟,虽然没能在事业上一路开挂,成为“爽文大女主”,还再一次受到情感暴击,但她选择退回到没有朋友圈的乡村,在那里完成自我救赎与生活重建。经历这一切后的李淑娟成长得很快,参悟了幸福的本身是“稚子之心”。如王洁所说,“她已经不需要一场完美婚姻,去滋养自己的幸福”。

高于常人的敏感度,搭起生活与文字间的桥梁

成为作家前,王洁有过10年的从商经历;成为作家后,王洁又在西北大学现代学院担任客座教授,在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担任兼职教授。

怎样在这三个身份之间进行切换和平衡?“居庙堂之上,而以时为笔,立言开智;处江湖之远,而心入尘埃,倾听风雨。”她试着常常转场,多在客我、本我、真我里进进出出一下。既不做不问世事的“修士”,也不做不修己身的“狂士”。

在三个身份中的进进出出,不仅拓宽了王洁的眼界,也让她拥有了高于常人的心灵敏感度。这让她可以更多层次、多触角地感知生活和周围的环境,再把对生活和时代的感知付诸笔端。“敏感是上天赐给我的礼物。”她坦言,“也正是这个特质,让我走上写作之路成为一种必然。”

关于写作的意义,王洁很喜欢这样的解释——为文的境界有三重:第一,以文见众生,九曲回肠,记录人生百态;第二,以文见天地,激扬文字,升华灵魂;第三,以文见自己,投身时代,践行己责。已经走上写作道路十多年的王洁感受亦然,“写作是我找到自己、看见社会、眺望天地的‘捷径’。”

写作让她交到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使她对生活的感悟力有了更大程度的觉醒。当写作遇到瓶颈,这种觉醒常常能发挥作用,促使王洁把自己更加深入地置身在琐碎生活和社会里,以此关注和抵达曾经可能没注意、没停留的地方。在作品的创作中,王洁一直坚持以更近的距离和更热情的双手去拥抱生活;以最平凡的姿态把个人隐于尘烟,将更好的作品存于世间。

“文字的使命就是对时代的敏感洞见。”在下一部作品中,王洁更想关注现实题材,尤其是小人物的生活状态,从而以更小的探针,刺入更广阔的生活,展现更大的景深。


(责任编辑:方婷)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王洁:文字的使命是对时代的敏感洞见,作者:杨文洁,来源:中国青年作家报,来源地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321/c403994-32647853.html)





大家都在看

最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