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线上音乐会成了乡村学校的时尚

  • 时间:2023-02-17 10:08
  • 来源:中国青年报
  • 作者:方婷

在大山里的师生,也能举办线上音乐会吗?乡村留守儿童学乐器的梦想如何实现?这些,还要得益于“大山里的音乐课堂”。

弹着琴、打着鼓、吹着芦笙、载歌载舞……每到儿童节,贵州省大方县绿塘乡恒大第十小学的师生们都会特别开心。该校音乐课堂教师李华东还带着孩子们参加过贵州省为爱黔行公益服务中心和丢火车乐队联合举办的“童心向党·梦想音乐会”线上直播。这场演出全网累计在线10万人次观看,获赞超100万。

实际上,过去两年,在贵州不同的乡村学校,师生们曾多次参与线上音乐会公益直播,第一场音乐会,就在各网络平台累计观看人次100万。

他们的助力者,是贵州省为爱黔行公益服务中心的“大山里的音乐课堂”项目。

贵州省大方县绿塘乡恒大第十小学,是“大山里的音乐课堂”第二批捐赠乐器落地的学校。截至目前,项目已经陆续为该校捐赠至少三批不同的乐器。

“大山里的音乐课堂”项目团队连续4年在乡村学校耕耘。当然,前行路上他们也有个一直陪伴的朋友——团组织。

团组织相伴一路黔行

尽管疫情给项目推广和资金募捐带来一定困难,但是他们做到了在贵州96所学校落地。

这一路,团组织没少帮忙。

“我们现在主要和团贵州省委统战部、贵州省青年志愿服务行动指导中心合作。”贵州省为爱黔行公益服务中心秘书长詹瑶介绍,在团贵州省委和贵州各级团组织的支持下,从筛选适合的学校到学校走访、项目推介……“大山里的音乐课堂”一直和团组织同行。

詹瑶多次带着项目团队走访黔东南等地的学校,一个县要走访5-10所学校,团县委副书记和青少年文化宫负责人和他们一同前行。

“走访的第三所学校是一所民族中学,刚一坐下来,还没等我开口,团县委副书记就开始介绍我们的项目了,项目要点、筛选标准都说出来了。”詹瑶当时非常惊讶,但她后来想,“这也说明团组织对项目的认可”。

让贵州省为爱黔行公益服务中心创始人、理事长吴建林感动的是,夏天特别热的时候,团委的工作人员依然陪着一起走访,尽管衣服都被汗水打湿好几次,但是大家仍然保持着激情。

“有的时候,调研回来还没来得及反馈,团委的工作人员就追着问结果。”看到大家都这么关心音乐课堂在学校的开展,吴建林备受鼓舞,“要真正让每一间落地的音乐教室运作起来”。

当然,一旦发现有学校没办法保证音乐课堂正常运行,项目就会叫停,并要求其将乐器转赠给其他学校。相反,如果开展得好,还会根据需求追加捐赠乐器数量、种类。

“在‘双减’政策下,学校接纳和支持开展音乐课堂的积极性明显增强了。”吴建林计划,未来5年内,要在贵州80多个县区落地1000所学校,争取在外省也得到推广。

这股干劲儿背后,不仅是让更多乡村孩子有接触乐器的机会,更多的是大家看到了音乐课堂带给孩子们实实在在的改变。“我们在尝试一点点探索解决乡村音乐教育短板的模式。”吴建林说。

音乐让他们默默改变

在贵州省大方县绿塘乡恒大第十小学,李华东是四年级语文老师、班主任,还兼职学生营养餐的财务工作。其实,他大学时学音乐,还和同学组过乐队。在“大山里的音乐课堂”项目考察落地这所学校之前,校长特意推荐了李华东。经过综合评估,学校收到了捐赠的手鼓,音乐课堂在这所学校开展了起来。

一次,詹瑶在做回访时看到,孩子们学手鼓的兴致都很高,“因为可以交到不同年级的朋友”。“有个男孩子当时非常激动,说特别感谢李老师教自己学会了打手鼓”。

吴建林印象中,之前夏令营活动时有个女孩很羞涩,拍合影叫她都不愿意过来。有个支教女老师对她很好,她就跟着这位老师学古筝。后来,在学校、镇上的文艺汇演中,女孩开始上台表演的机会多了。再见时,女孩开朗了很多,眼神中少了以前的躲避、自卑和羞涩。

在音乐课堂之外,也有孩子因为周围学生的影响带动,想要报名加入进来。

李华东班里有个留守儿童小明(化名),之前一直都很叛逆,上课不认真听讲,学习成绩也不好。手鼓班组建之初,小明没参加,后来听朋友讲得多了就动心了,主动找到李老师报名。李老师告诉他,只要认真听课,好好做作业,下学期就让他报名参加。

没想到,小明真的开始认真学习,有时候作业没及时完成,还跑去向老师解释并保证一定补上。一学期下来,小明的语文成绩从30多分提高到70多分。

“李老师也没想到学打手鼓能给孩子们带来这么大变化。”詹瑶说。

实际上,詹瑶表示,从过去的寒暑假陪伴,到现在的音乐课堂常态化,这些不同形式的探索和尝试,大家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留守儿童快乐成长。这也正是“大山里的音乐课堂”的“前世今生”。

让留守儿童快乐成长

“最早我们支持大学生寒暑假支教、三下乡活动,主要开展艺术夏令营,以音乐、美术、手工为主。后来,我们发现,大学生带给孩子的陪伴更多停留在寒暑假,其实孩子们平时的陪伴需求更多。”吴建林说,当时他们就在思考“草根机构”应该怎么做,才能让这些乡村的孩子在平时也能享受到艺术资源和陪伴。

吴建林和团队成员在实践中不断探索。2018年,吴建林和团队成员在贵州大方县绿塘镇的一个村里陪伴留守儿童过春节,当时他们举办了一台联欢会,村里有才艺的人和会乐器的孩子们都上台表演。也正是那时候,他看到孩子们眼神中流露出对乐器的喜爱之情。

通过什么方式才能让乡村的孩子接触到乐器?从小就喜欢乐器的吴建林体验过喜欢却没有条件学习的滋味,他希望更多孩子能够接触到喜欢的乐器。了解到当地有会打架子鼓的青年,吴建林和团队就几次找到对方交流,终于成功说服了对方回到当地小学成为一名支教教师。

只有一所学校还不够。吴建林所在的为爱黔行公益服务中心调研发现,很多乡村学校教学资源紧张,音乐教师往往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找支教者教孩子们乐器只是一时,不能确保常态化开展,而且很难在更多学校复制。

2019年,为爱黔行公益服务中心开始从开展项目的学校找音乐教师,“让本地人服务本地人,我们提供相关乐器和培训”。

詹瑶走访时还发现,有些学校原本有乐器教室,但乐器都是坏的;有的学校有老师教,但是乐器数量有限,一堆孩子围着两把芦笙。“我们就是希望能够陪伴乡村儿童快乐成长。”詹瑶介绍,“在开展音乐课堂的学校,我们不仅向学校捐助音乐教室、设备器材,还要求学校有音乐老师或者能够挖掘培养老师,确保孩子们的音乐课堂有人教,让孩子真正受益。”

据介绍,从项目开始到现在,詹瑶和团队成员已经走访过贵州200多所学校,项目在160多所学校落地,除了向学校捐赠乐器,他们还为超过280名教师提供培训,直接受益师生超过6万人。


(责任编辑:方婷)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观赏线上音乐会成了乡村学校的时尚,作者: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杜沂蒙,来源:中国青年报,来源地址:http://zqb.cyol.com/html/2023-02/16/nw.D110000zgqnb_20230216_3-06.htm)





大家都在看

最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