迹简意远、平淡天真陈子庄 北京画院展“壶中家山”

  • 时间:2023-01-04 09:54
  • 来源:艺术中国
  • 作者:董方婷

陈子庄

以齐白石为中心的20世纪中国美术研究模式在北京画院已延续了十几年。这十几年,我们的研究不仅没有干涸,甚至更为丰盈而有意趣。陈子庄,就是一位让我们再次兴奋起来的艺术家。他与20世纪颇具成就的美术大家有着“共性”的一面——即其作品对中国文化精神有着相当的承载量,在中国画图式、技法等层面亦颇有创建,拓展了中国画的审美视野,亦展现出中国画的开放性与包容性。 

2022年12月28日,由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支持,四川博物院、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新都杨升庵博物馆、北京画院联合主办,陈子庄艺术陈列馆协办,北京画院美术馆承办的“20世纪中国美术大家系列”之“壶中家山——陈子庄艺术研究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展。 

牧童  陈子庄  纸本墨笔   52cm×33cm  1970年代  四川博物院藏

本次展览汇集了来自四川博物院、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新都杨升庵博物馆收藏的陈子庄花鸟、山水、书法等作品,共计100件。展览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一层以陈子庄生平逻辑线条,讲述满地画画的放牛娃——陈子庄,成长为一个习武卖画行走江湖结交豪俊以期报效国家的侠士,又在久经风霜后回归沉潜绘事,纵使生活困顿,坎坷久历,亦不能阻挡他凌云健笔、纵横纸上的传奇经历,旨在为观众呈现一个“时代里的陈子庄”形象。同时,展览二层通过三个板块,为观众构建一个“陈子庄的艺术世界”。

锦官城外柏森森  陈子庄  纸本设色  276cm×420cm  1963年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藏

迹简意远——陈子庄的笔墨观 

1955年,时年 42岁的陈子庄成为四川省文史馆最年轻的馆员。一大批四川文化名人云集于此,促使陈子庄在文化艺术上有了长足进步。陈子庄开始潜心研究大写意花鸟,他不喜庭院中经人工“塑造”的花卉,在他看来是违背自然生长规律而缺少灵气与生趣。自然与生活内在生命力驱动着陈子庄笔耕其中,无论是天彭山牡丹,抑或是江路野梅,山野花鸟更符合陈子庄心中所念,亦是他笔下的自况。 

丛林册之二  陈子庄  纸本设色  35.2cm×46.7cm  1961年  四川博物院藏

陈子庄在回忆录中曾说:我画花鸟是从学齐白石、吴昌硕入手,直追八大山人。1962年,陈子庄应新都杨升庵博物馆邀请创作的《花卉四条屏》,是其花卉代表作品之一。海棠花、梨花、水仙、芙蓉花,四件诗意画在构图、用笔、用色上皆有白石老人的影子。1963年,他以杜甫名篇《蜀相》中森森古柏的重重诗意,为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创作《锦官城外柏森森》,画面为全景式构图,古木荫荫,丛柏掩映之处,红墙俨然,古祠伫立,近树或虬曲多姿,或技干挺立,远树参落其间,以湿笔淡墨渲染写就。这一时期还创作了《癸卯墨戏花鸟图册》四件,所绘物象以淡墨破锋而出,笔法潇洒不羁。在创作大量花鸟作品之余,20世纪60年代,陈子庄多次走进剑阁、广元等巴山蜀水中,感受平凡家山的温情,创作了《丛林册》《壬寅册》等山水画作品,试图在继承中发扬,在创造中表现中国画的意趣。 

廿四纸册之一  陈子庄  纸本设色  24.1cm×30cm  1973年  四川博物院藏

平淡天真——陈子庄的艺术观 

陈子庄生命中后三分之一在成都度过,并将这近20年生命旅程专注于绘画上,力图形成一番崭新的面貌。经过沉淀的陈子庄将创作重心从大写意花鸟转向山水画,形成了“写生——提炼——创作”的工作模式,也正是对“写生”异于他人的理解,使得陈子庄能跳脱传统和时代,形成自我风格与面貌。 

廿四纸册之八  陈子庄  纸本设色  24.1cm×30cm  1973年  四川博物院藏

在陈子庄看来,画家需凭借性灵作画,而性灵则需要画家的个人修养。他将“修辞立其诚”作为自己的为艺的信条,强调从事艺术工作最重要的是真诚,无需以名唬人,蜀地丘陵山峦风土皆是他眼中的取之不尽的素材。“生化”一词是陈子庄基于绘画目的进而强调绘画过程的提炼。从描摹客观物象到铸造自然,画家从酝酿到发酵,再到成熟需要一定的时间,经历一段过程。 

石壶书法扇面之二  陈子庄  纸本墨笔  39cm×58.7cm  1973年  四川博物院藏

1972年,陈子庄创作《龙泉山水册》标志着他的山水画进入成熟期。其代表作包括《大病后补题册》《廿四纸册》(图8)《石壶绘画扇集》《丙辰寄赠册》等。其中,《大病后补题册》是陈子庄创作《龙泉山水册》之后另一套册页,册页共八,佳作数帧。他在题款中很辩证的认识到这套册页的优劣,其中提到“未是处”,指的便是由于夹江纸张限制而未能达到他所期待的理想状态。陈子庄长于画扇,《石壶绘画扇集》(图9)结构奇丽自然,充分表现出他掌控扇面绘制的能力。从这些作品中,我们能见出陈子庄在学习黄宾虹等大家笔墨之余,擅长做“减法”,删繁就简,他着力呈现画面浅近单纯、简淡孤洁的风貌,追寻一份平淡天真。 

雨霁  陈子庄  纸本设色  23.5cm×30cm  1974年  四川博物院藏

象外千峰——陈子庄的1974 

1974年,陈子庄进入了创作成熟期的高峰。《雨霁》《村趣》《春之晨》《崖下溪桥》《燕子崖》《秋爽》等作品皆见出鲜明的个人风格。《蜀山册》等作品所用纸为改进后的夹江纸,更能表现陈子庄笔墨用色的独特。是年,饱受心脏病困扰的陈子庄稍有缓释,便前往川西绵竹、汉旺等地写生。 

崖下溪桥  陈子庄  纸本设色  31cm×34cm  1974年  四川博物院藏

《汉旺看山归来册》以华滋浑厚的笔墨表现了川西地区不同于川中丘陵山水的巍峨气势,在浓荫蔽日的“象外千峰”中展现画家“凌云健笔意纵横”的艺术追求。陈子庄从艺术传统程式中跳脱出来,向着艺术的“超逸”迈进。他的艺术实践或许在暗示,仿佛客观存在的评价方式、传统技法体系并不能束缚人的主观能动性。艺术创新不是与传统决裂,不是凭空而降的无中生有,而是一种认知上的解放,并能把它加以落实。或许,正是这种精神所建构的能量场,吸引着我们不断靠近他。 

燕子崖  陈子庄  纸本设色  28.5cm×34.5cm  1974年  四川博物院藏

如果说,1988年《陈子庄遗作展》使得主要活跃于巴蜀地区的陈子庄走到了中国美术界“最前台”。那么,时隔34年陈子庄作品再次在京展出,北京画院试图通过学界的共同研讨,给陈子庄艺术价值一个更清晰且具有相对共识的定性,使之成为美术史中的共有课题,进入研究的自然性循环,为当下以及未来的艺术创作提供丰厚的滋养。 (文/陶怡霖)

秋爽  陈子庄  纸本设色  27cm×17cm  1974年  四川博物院藏

陈子庄简介

陈子庄(1913-1976),生于四川荣昌(现重庆永川)。原名福贵,小名富贵,字子庄。早期以兰园为号,后又号南原、下里巴人、十二树梅花主人、石壶山民等,晚年号石壶。自幼习画,十六岁开始行走江湖,卖艺卖画为生。二十岁后,跟随萧仲伦、陈步鸾等人学习《诗经》《楚辞》《文心雕龙》等。受八大山人、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等大家启发,创作了一批极具个人风格的山水花鸟佳作。曾任四川省文史馆研究员、四川省政协委员。另有门人记录整理《石壶论画语要》一书。 


(责任编辑:董方婷)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迹简意远、平淡天真陈子庄 北京画院展“壶中家山”,作者:佚名,来源:艺术中国,来源地址:http://art.china.cn/txt/2023-01/03/content_42222296.htm)





大家都在看

最新资源